Home » 獵與被獵

獵與被獵

by Ngerener

打從我懂事以來,就幾乎未聽聞過關於部落的狩獵情形,甚至是我上一輩的人,包括我爸爸與我叔叔那一輩,也都很少參與過狩獵的活動。 為了生活或者是所謂的被另類勒索,大家都跑去山下當公務員,或者是蓋房子當鐵工,才能勉強將一些金錢寄回部落。  

我們如何脫離傳統,我無從回答

某些漢人同學嘴裡總說著補助與加分的不公平,對我來說想辯駁,卻不知理由,這些也許就是漢人與原住民難以真正離開歧視與平等的傷痛吧!

傳統的知識因為外來文化的衝擊,生活型態面臨改變,我們變得需要金錢來進行交易,傳統文化對於邁向更高的物質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也是因為這樣加速傳統文化的流逝,與人口的外移。 所以到了我們這一代,很可惜地,部落的狩獵文化可以說是幾乎消失了。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在都市念書時面對的各種刻板印象 ── 我雖然知道我們早脫離以往的生活型態,卻不知為何脫離?面對排山倒海的疑問,我無從回答。

「你還會去打山豬嗎?還住在石板屋嗎?」

「不會啊!我們早就沒再打山豬了,現在大家都住在水泥屋。」

「那你們不打獵都怎麼吃飯啊?怎麼跟課本說的不一樣?」

「去外面賺錢啊,現在都這樣,跟課本說的不一樣,我也不知道……」

某些漢人同學嘴裡總說著補助與加分的不公平,對我來說想辯駁,卻不知理由,這些也許就是漢人與原住民難以真正離開歧視與平等的傷痛吧!  

獵人的心是否還遙遠

狩獵的事蹟似乎已經成了我心目中的傳說故事,但那份獵人的心似乎一直存在我們這些在部落生長的小孩裡。

而每當我從電視、書本或者是課堂上聽到關於狩獵的事蹟時,說著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的獵取一隻山豬、山羌,或是出草時的種種豐功偉業,總感覺離我好遙遠,那些行為與功績似乎已經成了我心目中的 miringan(傳說故事)。 而小時候那份獵人的心似乎一直存在我們這些在部落生長的小孩裡: 小時候的我們不像都市的小孩有較多的娛樂,在夏天蟬聲充滿我耳膜的放學後,我們都會成群結隊的在路燈下、樹上,甚至是墳墓(因為小時候大家都有很多自己的說法,例如什麼墳墓比較多獨角仙,而且比較大)尋找獨角仙、鍬形蟲與天牛的蹤影,隔天上學,我們會將這些戰利品放在制服的右上方來炫耀;沒有的當時,可以以新台幣 50 元購買一隻,比較弱的人就只能抓金龜子來過過癮,不過通常抓金龜子的人都會被笑,所以很 masia(丟臉的)!而當時我都會拜託住在達來的同學幫我抓鍬形蟲,因為達來的鍬形蟲真的很大。 雖然小時候的那段時光我未曾接觸過 PS2、GAMEBOY,但那是我最快樂的黃金歲月,這些日子長存我心。  

作者介紹

Ngerenger Pacekelj,排灣族,來自屏東三地門 Timur 部落。
[AdSense-A]

 

相關故事推薦

 

相關內容推薦

我們希望能透過作者風趣、自然的筆觸,帶領我們回到與大自然共存的純真年代,讓不管是閱讀這本書的小孩和大人,都有一個幻想、夢想和希望的空間。 拉勞蘭(部落名,「太陽升起第一道光芒照射的地方」)部落最後的獵人,擁有一雙祖先留下的雙手、一對能走很遠的雙腳,以及與山共同生存的智慧。

「小時候最喜歡看他帶著番刀的樣子,希望有一天能與他 ── 我的父親一樣英勇。

父親曾說過一段很棒的獵人哲學,他說:『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最大的來源。兒子,你要學做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

聽過這一句話後才知道,有些書上沒有的,然而在獵人學校裡,卻是必修的課程。如果叫我說與父親打獵的故事,說它個三天兩天都說不完;但在記憶裡,父親的獵人哲學,卻讓我上了一課原住民如何和所有事物維持平衡,和如何以人性的方法對待大自然!

『爸,真的有山豬學校嗎?』」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AdSense-B]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