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把過去放下,迎接新的太陽 ── 讓我們一起巴格浪吧!

把過去放下,迎接新的太陽 ── 讓我們一起巴格浪吧!

by admin

三月底,當海稻田裡的插秧工作終於全部完成,前前後後參與了農事的人員都齊聚到伊娜的飛魚店,按照阿美族的慣例舉行了 Pakelang(巴格浪),慶祝這個階段的落幕。  

Pakelang:把過去放下,迎接新的太陽

Pakelang,是阿美族在一件事情或一個階段結束後所舉辦的活動;但不只為了完結,更是為了新的開始。

一張張的圓桌擺好,備上了酒水跟 toron(音似「都倫」,麻糬),除了有豐盛的海味,因為最後一批插秧頗為順利,為了感謝祖先跟大地的看顧,還特地加碼了山上叔叔養的新鮮豬肉。大家開心地共同張羅備餐,在告一段落的農事後,藉著好料與歡笑慰勞了這一陣子的辛苦。 在匆匆一瞥的外來眼中,Pakelang 似乎僅是充滿美食與歡笑的熱鬧聚會。但其實就像阿美族其他的活動,Pakelang 本身也蘊藏了阿美族面對生命及生活價值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 Pakelang,是阿美族在一件事情或一個階段結束後所舉辦的活動;但不只為了完結,更是為了新的開始: 「把已經過去的事情放下,迎接下一個新的太陽!」 舒米姐用來解釋 Pakelang 的這一句話簡單卻光亮,光聽似乎就能感受到阿美族在生命的流動中,不斷向前看的溫度與力量。  

Pakelang 不只是放下過去,更是連結後代彼此的開始

齊聚而來的子孫要在 Pakelang 中互相認識或增進情感,讓一個長者的逝去,成為後代連結彼此的開始。

舒米姐說,從前的 Pakelang 是舉行於家屋落成或重要婚喪喜慶的結束。其中,以喪禮的過程最為嚴謹:喪禮的 Pakelang 要先由各地回來的子孫一起走一趟逝者曾經生活的路:工作的地方、休息時的 taluan(音似「達路岸」,工寮)、做平常事務的地方、喜歡去的海邊、喜歡去的山上…… 最後到達「那個地方」舉行 Pakelang ── 那個逝者生前最喜歡去的地方;通常是海邊的榕樹下,那是海岸阿美族人最常與朋友歡聚的地方。齊聚而來的子孫要在 Pakelang 中互相認識或增進情感,讓一個長者的逝去,成為後代連結彼此的開始。 傳統 Pakelang 中,無論喪喜,一定要準備的是檳榔、菸跟 toron。糯米過去種植不易,用糯米飯打成白白暖暖的 toron 是一種珍貴的主食;連同檳榔與菸,都是代表對祖靈與逝去長輩的敬意,也是歡迎他們能前來與大家一起團聚的邀請。而為了 Pakelang 所準備的食物,也一定要在舉行 Pakelang 的當下當場食用完畢,不可以帶回家;這表示所有過去的一切都已放下,不再留到新的太陽出來之後的日子。
[AdSense-A]
  但是時代改變,如今 Pakelang 中吃不完的食物,都會鼓勵打包回家避免浪費;而舉辦 Pakelang 的時機,也不再限於以前的規定。有人慶祝買車、有人訂婚隔天,大大小小的 Pakelang,舉辦的方式比以前更多更有彈性,都是依照每個人生活的需要自行安排。 雖然 Pakelang 外在的形式隨著時代不斷改變,但重要的內在意義與態度,卻會在一代一代的提醒中,在阿美族的生活及文化裡,繼續如長輩那樣地重視及傳承下去。

(本文原刊載於《米粑流》,原作者為歐陽如修,原標題為〈迎向新的太陽- 阿美族Pakelang。〉,文內小標為《Mata‧Taiwan》編輯所加。)

 

 相關文章分享

[AdSense-B]
 

相關內容推薦

  • 片名:海稻米的願望(紀錄片)
  • 作者: 王亞梵(阿美族)
  • 出版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定價:300 元(優惠價:95 折 285 元)
  • 介紹:
  位於東海岸石梯坪12公頃的水梯田,因灌溉水源偏遠,維護不易加上人口外流,這片土地長達20年未耕作,已逐漸荒廢或陸化。2009-2010年透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花蓮縣執行的劣化地復育計畫,將原水路以經濟且環保的方式重新將水源引進,石梯坪地區的水梯田濕地生態,將逐漸演替成形,湧出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   本紀錄片詳實記錄石梯坪水梯田的濕地生態復育過程,包含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與濕地物種進駐與演替等;並記錄部落居民重拾這塊葹地後的互動方式,包含對待土地的良善態度、回復傳統「自然農作」與「零農藥」的耕作過程、溼地扮演部落野菜市場的傳統角色,以及藉由這塊溼地找回部落的傳統生活智慧等多元面向,並且也將忠實呈現水梯田溼地的復育對港口部落所產生的影響與改變。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文字、圖片來源:歐陽如修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