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人物側寫》金曲歌手雲力思:部落的問題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我想讓他們唱出來!

人物側寫》金曲歌手雲力思:部落的問題孩子其實都看在眼裡,我想讓他們唱出來!

by bbpspp

近年來,提到泰雅族音樂,雲力思已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外界對她最熟悉的印象,來自於她渾厚、具有爆發力的歌聲,以及內涵的豐富生命底蘊;從那些旋律中,彷彿可以聽見山的靈魂。於是我有幸在 2008 至 2014 年間,因為拍攝紀錄片及擔任研究助理之故,紀錄雲力思的生活,追隨她的腳步,也看到泰雅部落的變遷與現狀。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913"] 女性唱泰雅族長老的歌並不符合傳統的 Gaga,可是她仍努力去克服,因為她知道,這一代若再不唱,下一代就再也無法唱出老人家的聲音表情。[/caption]

 

少時離家,唱的不是自己的歌

那時的她曾組樂團,以及在餐廳駐唱,可是唱的都是別人的歌。

從雲力思的名字,可以看到她不斷遷移的生命歷程。她來自新竹縣尖石鄉水田部落,泰雅族名為 Inka Mbing。Mbing 是她爸爸的名字,而 Inka 為日文發音,反映部落上一代被日本殖民的歷史。(註1)

水田部落(Slaq)位處尖石鄉前山的新樂村,是新樂村最大的部落。部落之名,則源於日治時期,大約1936年前後,日本人大量讓外來客家人開墾山坡地,興建第一期的水圳,並教導此地的泰雅族人大規模種植水稻。Slaq 在泰雅語中,既有水田,也有混濁、泥濘的意思,相當反映出水田部落由尖石鄉不同部落混居的特色,包括了從泰崗(Thiyakan)、拉號(Mrahaw)、玉峰(Mrqwang)、太平(Batul)、馬美(Mami)及宇老(Uraw)等地遷徙而來的居民。也因為部落聯外交通較為方便,部落更易受外界影響,族人外流狀況普遍。

於是到了少年時期,雲力思就跟一般部落青年一樣,到大都市討生活。那時的她曾組樂團,以及在餐廳駐唱,可是唱的都是別人的歌。即使婚後開始教母語,嘗試創作,譜出來的旋律也不是傳統歌謠。

直到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的發生,這對雲力思來說是多麼大的衝擊!看著泰雅族祖先走過的土地被破壞,那種心痛的感覺,讓她唱出了《山靈的呼喚》這首歌,無論是旋律或歌詞,都與土地有更深切緊密的連結。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 Slaq 在泰雅語中,既有水田,也有混濁、泥濘的意思,相當反映出水田部落由尖石鄉不同部落混居的特色,也因為部落聯外交通較為方便,部落更易受外界影響,族人外流狀況普遍。[/caption]

 

回到部落,犯忌也想唱出祖先的歌

孩子!不要用木頭隔離彼此,像雨後春筍般地繁衍。

雲力思表示,歌聲是最能傳達情感的訊息,能直接感動心靈,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與自己的血脈相連,但她採集泰雅族的傳統歌謠,唱出祖先的歌,卻也當然曾引起爭議。

因為女性唱泰雅族長老的歌並不符合傳統的 Gaga(註2),可是她仍努力去克服,因為她知道,這一代若再不唱,下一代就再也無法唱出老人家的聲音表情。

在「泰雅古訓」當中有這樣一段歌詞:

Laqi, loxi pqiway qlqlcing(孩子!不要用木頭隔離彼此)
Bhoyaw mqqyanux(像雨後春筍般地繁衍)

Wiwan ali binoq(像高山筍般地堅忍)
Wiwan ali mqoyaw(燒不斷一樣地堅忍)

這段話一直放在雲力思心中,她希望能讓泰雅的 Gaga 被看見。

此外,不同於族人多半信奉基督宗教,雲力思卻在瑜珈修行中找到信仰的力量。透過吃素、靜坐、學習古老的智慧,她尋找到內心的平衡,從內在尋找生命的答案。雖然有了與族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卻也讓她找到堅持自己初衷的方式。她的堅持,也慢慢讓族人看到她的努力,進而肯定她在文化傳承上的努力。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812"] 對雲力思來說,歌聲是最能傳達情感的訊息,也最能直接感動心靈,同時能直接感受到與自己的血脈相連。[/caption]

 

孩子,用歌聲大喊你叫什麼名字

第一次到教室,卻發現許多小朋友不是沒有,不然就是羞於說出自己的泰雅語名字……

2008 年發行的《Gaga》(註3)專輯中,有許多歌曲是雲力思多年來採集歌謠與創作的結晶,也獲得 2009 年金曲獎的肯定,但她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將重心放在小朋友教學與童謠創作上。

她認為泰雅族的希望在下一代,教導小孩子從不會講母語,到能流利地演說,也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所以她也回到水田部落進行駐村藝術家工作,將對家鄉與土地的情感,透過歌聲傳遞給部落的孩童。但第一次到教室,卻發現許多小朋友不是沒有,不然就是羞於說出自己的泰雅語名字。於是這激發雲力思創作《你叫什麼名字》,希望讓小朋友開開心心地,唱出自己的名字。

於是面對觀察到的部落困境,雲力思展開一趟旅程,先後到幾個部落,用最熟悉的歌曲創作方式,和部落小孩互動與創作,瞭解現在泰雅族的小孩如何看待自身的土地問題,試圖回應祖先對孩子的期待,一方面也讓小孩子們有學習母語的機會。這趟旅程,就是《Ima lalu su》(你叫什麼名字)(註4)專輯的創作靈感。

她希望這次的創作中,能讓泰雅族的小孩一開口唱歌,就能唱出屬於自己族群、語言的歌。除了自己生長的水田部落,雲力思也前往幾個泰雅族具代表性的部落,包括泰雅族的發源地 ──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泰雅族分佈最北的新北市烏來區,以及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是一個少數母語流利,可以直接用母語與孩童交流的部落。其中,司馬庫斯與發祥部落,對當時的雲力思來說,更是多年未曾造訪之處,自然亦充滿期待。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第一次到教室,卻發現許多小朋友不是沒有,不然就是羞於說出自己的泰雅語名字。於是這激發雲力思創作《你叫什麼名字》,希望讓小朋友開開心心地,唱出自己的名字。[/caption]

 

家鄉的問題,孩子並非看不見

鄰近的小朋友常嬉笑說:「這是野溪的水,喝了『野溪』的水喲!」

回到部落擔任駐村藝術家之後,也看到更多部落的問題,那是人口嚴重外流、族人酗酒、土地被買賣,還有文化流失;孩子們鮮少使用母語、族語能力普遍不佳,也漸漸與自己的傳統文化脫節。

以水田部落來看,農業變遷亦帶來極大衝擊。近年來,許多外人進入部落開墾、種植生薑與高麗菜,這些不只改變山林地貌,在水源地附近噴灑化學肥料與農藥,也讓居民憂心飲用水是否有遭受污染的疑慮。鄰近的小朋友常嬉笑說:

「這是野溪的水,喝了A夕(是野溪的諧音,也是台語「會死」的諧音)的水喲!」

原來孩子們眼見他們居住的部落出了問題,他們也有話要說。於是,雲力思寫下《Qsya A夕 nyux myan nbun》(A夕的水),希望從孩子們的角度,省思環境問題。

 

烏來部落對雲力思來說,則有另一層意義。

她曾經在烏來國中小教授母語,當地許多學生的族語程度是從零開始,但她就這樣一步一步教學,學生還試著含水練習泰雅語的特殊發音,竟也訓練出能夠參加族語演講比賽的學生。其中一位學生不只族語能力精進,其嗓音的純淨亦讓人印象深刻。雲力思便為她打造了《Aki saku m’ebkhniq》(我願變作鳥),也反映出烏來部落在觀光發展下,原本部落的靜謐已不復見,反而會嚮往著像一隻鳥,自由自在,安靜地在天空飛翔。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鄰近的小朋友常嬉笑說:「這是野溪的水,喝了A夕(是野溪的諧音,也是台語「會死」的諧音)的水喲!」原來孩子們眼見他們居住的部落出了問題,他們也有話要說。[/caption]

 

部落很美,孩子願意照顧這片土地

小朋友回答:「風是竹子和竹子在聊天,他們在聊司馬庫斯這麼漂亮!」

在司馬庫斯,互動課程在當地的小學教室外進行。孩子們的母語確實讓人驚艷,但是提到他們對司馬庫斯的印象,孩子們的回答卻好像旅行文宣一般。於是雲力思改讓小朋友戴上耳機,去聆聽山裡面的聲音,去感受部落的風。小朋友回答:

「風是竹子和竹子在聊天,他們在聊司馬庫斯這麼漂亮!」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讓雲力思與孩子們共同譜下《Qalang mu Smangus》(我的 Smangus 歌),紀錄司馬庫斯的美麗印象。

 

來到瑞岩部落,一方面拜訪耆老,看耆老織布,聆聽耆老說故事,一方面則是與小朋友互動,期待這群在泰雅族的發祥地、也就是祖先居住的地方成長的孩子們,有沒有對於土地特有的責任感。孩子們回答:

「我們會照顧這片土地!」

於是在泰雅古訓的旋律下,誕生了《Khangun mu pinleqyan mu kinholan mu》(我要照顧我們泰雅的祖居地)這首歌曲。

 

這些歌謠作品,透過與部落孩子的互動,以及自己在部落的觀察體悟而成。就彷彿從部落長出的旋律,而雲力思的專輯中,也堅持要放上泰雅語和中文翻譯兩種歌詞版本,正是希望能夠讓聽眾學習感受泰雅語蘊含的智慧。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提到他們對司馬庫斯的印象,孩子們的回答卻好像旅行文宣一般。於是雲力思改讓小朋友戴上耳機,去聆聽山裡面的聲音,去感受部落的風。[/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658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49"]IMG_5750_Fotor 小朋友回答: 「風是竹子和竹子在聊天,他們在聊司馬庫斯這麼漂亮!」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讓雲力思與孩子們共同譜下《Qalang mu Smangus》(我的 Smangus 歌),紀錄司馬庫斯的美麗印象。[/caption]

 

想解決部落的問題,其實有更多選項

這樣「每天浸泡在酒桶中」的人,卻在製作 lubuw(口簧琴)的過程中,找到與祖先對話的方式……

製作專輯的過程,在部落的體悟,加上雲力思之後擔任水田部落生態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都讓她有更多機會能與部落族人共同面對部落大小事,對部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後她將關注的焦點放在族人的凝聚與重生,找回失落的泰雅族文化上:從舉辦祖靈祭、口簧琴課程、到籌組 Lahuy 劇場、進行有機耕作等等,用各種方式,尋找在部落工作的位置。

有部落族人長年酗酒,在部落中,不時可以聽到他大吼大叫,甚至是摔傢俱、跟家人吵架的聲響;泰雅語對這樣的人,形容為 Si ke’buw sa qwaw kreryax,也就是說「他的生命每天浸泡在酒桶中」── 但這樣「每天浸泡在酒桶中」的人,卻在製作 lubuw(口簧琴)的過程中,找到與祖先對話的方式,也找到讓自己面對生命挫敗的出口。從這個過程中,雲力思又進一步成立「Lahuy 劇場」(在泰雅語中意指「相聚」),改編這個從部落成長的故事,不只是演一齣「劇」,也製造一個大家相「聚」的場合。

酗酒、工作不穩定、土地被買賣、環境汙染,其實是泰雅族普遍面臨的問題,透過這齣劇的展演,或許促使族人以另一個角度思考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是否有其他生活方式的選項。從事有機耕作,則是希望這一切力量,能夠回歸到土地出發。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每天浸泡在酒桶中」的人,卻在製作 lubuw(口簧琴)的過程中,找到與祖先對話的方式,也找到讓自己面對生命挫敗的出口。圖中為雲力思、部落小朋友與太魯閣族歌手東冬侯溫,非故事當事人。[/caption]

 

回首一路走來的歷程,雖不知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少,但雲力思說她的努力並非為了舞台上的光環,而是更希望透過這些工作,感染現在的泰雅族人,讓孩子、青年甚至老年人能不忘祖先的叮嚀、自己的語言,能守護土地與生活。

不讓孩子們忘記自己是誰,能看見自己身上遺失的根,以及屬於泰雅的 Gaga。

 

那些力量如果能夠慢慢發酵,將會是泰雅文化持續傳承的希望與動力。

(本文特別感謝 Rimong Taru 與 Inka Mbing 的協助。)

 

附註

  1. 傳統上,泰雅族為父子聯名,以雲力思族名 Inka Mbing 來說:Mbing 是她父親的名字,Inka 才是她本人真正的名字。
  2. Gaga:泰雅語,傳統上指身為泰雅族人,或身為泰雅族的不同群體(如狩獵團、問罪團等)應共同遵守的條件或規範。有人譯為祖訓。
  3. 《Gaga》專輯:2008 年發行,獲 2009 年第二十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
  4. 《Ima lalu su》專輯:2015 年發行,入圍 2015 年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2048"] 雲力思希望透過這些工作,感染現在的泰雅族人,讓孩子、青年甚至老年人能不忘祖先的叮嚀、自己的語言,能守護土地與生活。不讓孩子們忘記自己是誰,能看見自己身上遺失的根,以及屬於泰雅的 Gaga。[/caption]

 

關於作者

黃郁芳,畢業於清華大學人類所。喜歡看棒球;跑部落,常出沒在花東與新竹尖石地區;拍紀錄片,主要關注題材為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棒球發展。

[AdSense-A]
[AdSense-B]


相關文章推薦

 

相關商品推薦

本專輯一舉入選歐洲世界音樂排行榜(World Music Charts Europe),歌聲中渾厚的爆發力與生命能量,來自她重新拾回泰雅精神的決心,雲力思頻繁在部落走唱、教學,也受邀至國際舞台演出,被公認為台灣國寶級的女歌。

這張專輯收錄雲力思與四個泰雅部落孩子的共同創作。每當問起部落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Ima lalu su?(泰雅語)」他們通常會回答漢語名,問起泰雅的名字,孩子們大多只是搖搖頭,不清楚或不情願提起「那個名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深刻反映出當代部落在強勢文化與受限的生存空間中,面臨的真實困境:族語被遺忘,真正的名字被隱藏。

於是雲力思決定以新創歌謠作為實踐路徑,歷經五年時光,走過新竹水田部落、台北烏來部落、南投發祥部落,一路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新竹高山部落司馬庫斯,透過與孩子的日常對話與教唱,引導孩子說母語,以母語思考、吟唱,發展自己的創作故事,拾回失落的泰雅文化與精神。

如果,你願意更深入地聆聽這張母語創作專輯,你會發現,這不只是部落的「孩子歌」,更是「唱給大人聽」的歌謠。

 

它既簡單,又深刻,從孩子的清澈眼光中,清楚映照出這個社會的現實,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家園已被破壞,傳統與文化也瀕臨危機,然而他們只能繼續往前走,以音樂提出思考與疑問,就像在〈你要去哪裡〉一曲中烏來部落Ciwas曉菁所唱的:

「我們只能努力,堅強的走下去。」

這張專輯,獻給每一個在路上追尋自我的大小孩。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黃郁芳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