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讀者投書》蘭嶼給我的衝擊:當資源權力不對等,你以為的文化交流其實是一個族群的邊緣化

讀者投書》蘭嶼給我的衝擊:當資源權力不對等,你以為的文化交流其實是一個族群的邊緣化

by Contribution

下船後,還未從顛簸的浪中清醒便騎車前往位於朗島的民宿,此時突然下起大雨,我一心只想趕快到房間休息,無暇顧及身旁的風景,對於蘭嶼的第一印象就只有一片灰色的海與天空。

到了民宿,老闆帶我進房間後便與我說等會下樓聊聊行程,其實我沒有預定要玩什麼行程,一方面是費用的問題,一方面是想依照自己的步調閒晃,但我還是答應老闆的邀請,畢竟和當地人聊天也是來這裡的目的,只見老闆從冰箱拿出一瓶保力達,豪氣地說:「這瓶你幫我喝完吧!」我也豪氣地答應;接著老闆問我要加什麼,我立刻說要加伯朗咖啡,老闆笑著說:「小小年紀就學壞。」

其實我根本沒這樣喝過,只是耳聞過這種喝法一直很想試看看。過幾天遇到一位族人還說他如果要去山裡就會加黑咖啡、去海裡會加伯朗咖啡才能帶來好運。

一瓶保力達,各自表述。

 

接著聊到了我的背景以及來的目的,老闆一聽到我讀清大,一臉笑笑地說:

「清大是我的死對頭,以前他們曾經派人來說服我核廢料是安全的,叫我不要反核,所以我討厭清大。」

 

從蘭嶼反核開始

他認為蘭嶼人應該更加團結,將各種年齡層的人都整合在一起面對未來,因為這是蘭嶼人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接著話題便轉向蘭嶼當地反核廢料的歷史,老闆是 70 年代到台灣做生意時從報紙上得知政府要把核廢料運到蘭嶼,回鄉後立刻告知族人這個訊息,但是當地人根本不知道核廢料是什麼,老闆說他自己也沒有讀過很多書,但是他知道核廢料不是蘭嶼人生產的,那是不好的東西,80 年代便與幾位族人開始投入公共事務,組織反核運動。

讀過不少與蘭嶼反核廢運動相關的資料,卻對老闆的名字沒有任何印象(老闆的名字是陳碧蓮),名聲最響亮的三個名字是郭建平、張海嶼和夏曼.藍波安。與老闆提及此事,老闆說郭建平是他的表弟,張海嶼是教會裡的牧師,他們三個人是運動初始的核心成員,夏曼.藍波安是後來才加入的。

當時它們幾個核心成員決定讓郭建平擔任發言人,負責第一線的發聲與吶喊,其他人則在背後組織;一開始的反核廢運動與教會的力量密不可分,但是在抗爭期間他們並不會使用教會的名義,這是怕外頭的人會對族人的信仰大作文章,模糊抗爭的訴求。

接著便問老闆當地反核廢運動的現況,老闆說年輕人與他們這一代對一些組織與行動的看法有差異,雖然立場是相同的,但是內部仍有紛雜的聲音,他認為蘭嶼人應該更加團結,將各種年齡層的人都整合在一起面對未來,因為這是蘭嶼人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核廢料放了 30 年了,仍然沒有離開。

 

資本主義以前,生活即是勞動

這裡的勞動與人的思維是緊密貼合的,甚至可是說是同一件事 ── 人對於大自然與生活的理解完全體現在勞動的過程與成果中。

接著聊到了蘭嶼的觀光與開發,老闆說以前曾經有大型度假村業者嘗試進入蘭嶼,但是被擋了下來,7-Eleven 剛要進來時他也是反對,老闆說其實他並真的反對 7-Eleven,他擔心這只是個開始,如果連小的都沒辦法擋下來,以後如果大的來就擋不下來了,蘭嶼應該保有自己純樸、單純的生活。

(編按:小七進駐蘭嶼相關文章可同時參考 〈蘭嶼適合小七嗎?〉〈關於 7-Eleven 進駐蘭嶼:你選擇了什麼,做了什麼,來改變這世界的模樣?〉

隔天早上老闆請我參觀位於客廳後方的工作室,由於老闆本身也是個木雕師,長年累積了不少作品都放在工作室裡,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放在房間中央的拼板舟,周圍的桌上擺滿了小的拼板舟與人的木雕;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見拼板舟,因為學校的圖書館前面就有一艘,但是在這裡看到的感覺更加濃烈,那不只是一艘船、一個象徵符號,那是活生生的文化,一個民族的精神指標。

你可以想像那上面仍留有手的溫度、木頭的氣味與歷史的痕跡 ── 一個人對於傳統技藝的保存與民族認同的價值全部刻在上頭,與市面上氾濫的以手作之名招搖撞騙的商人不同,這是真正的「手作」。

來這裡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關曉榮的報導與夏曼.藍波安的故事中,為什麼不厭其煩地反覆強調達悟族勞動的價值,這一刻我稍微懂了,那並不是我所理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與人完全分離的關係,這裡的勞動與人的思維是緊密貼合的,甚至可是說是同一件事。

人對於大自然與生活的理解完全體現在勞動的過程與成果中,如同老闆說他自己是個多面向的人一樣,平常會潛水射魚、上山砍樹、閒暇時從事藝術創作,生活即是勞動。

 

外來文化侵蝕,達悟會否被邊緣化

我無法不想像這樣特殊、精細的文化質地,極有可能會在強勢的外來文化橫掃之下完全流失。

我住在這裡兩個晚上,從老闆口中得到了許多未曾聽聞的歷史。過幾天我住在其他部落,騎單車環島時再度經過了這裡,在岸邊看見了老闆正穿著潛水衣,在水裡推著上頭載著穿救生衣的遊客的拼板舟前進,視線的左邊是現代化的水泥堤防與醜陋的消波塊,右邊是原始的珊瑚礁岩。本來想待老闆上岸後再與他聊聊,但我已按捺不住突如其來的情感衝擊。

這個畫面的力道太過強大,超越了我從報導與影像中理解的。

有關這裡的一切,給我一記結實的重拳,將我從享受海風的浪漫中轚落,跌回了冷硬的現實 ── 這個畫面就是近代達悟族被邊緣化的困境寫照,政府與財團的結盟侵略、日漸傾向墾丁式的觀光以及遊客的異族凝視。

雖說文化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可能會透過與其他文化的接觸轉化成新的樣貌,但在資源與權力不對等以及中心 ─ 邊緣的國家治理版圖之下,我無法不想像這樣特殊、精細的文化質地,極有可能會在強勢的外來文化橫掃之下完全流失 ── 後人只能在博物館中認識一個消失的民族,觀看櫥窗裡的拼板舟。

 

雖然在這樣衰危的情境之中,我仍看到不少像是老闆這樣懷著炙熱的心為了保存達悟族的文化而努力,但是這幾天親眼見到的度假小木屋、掛著飛魚餅的招牌與 7-Eleven 前面滿地的垃圾,仍然加深了我這個外來者的憂慮。

(編按:關於蘭嶼人對觀光發展的看法,我們同時推薦另一篇 〈小七開幕有差嗎?蘭嶼觀光早開始了 ── 觀光發展的未來,蘭嶼人怎麼看?〉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82"] 視線的左邊是現代化的水泥堤防與醜陋的消波塊,右邊是原始的珊瑚礁岩 ── 在資源與權力不對等以及中心 ─ 邊緣的國家治理版圖之下。(圖片來源:田靖)[/caption]

 

待老闆上岸後與他打聲招呼後便離去,望著平靜的大海內心卻無比激動,我想起了放在小島南端的核廢料以及政府對於核廢料遷出的承諾一再成為謊言,達悟人驅逐惡靈的行動努力了將近 30 年,仍然無法將那一桶桶現代文明的垃圾驅逐到到海的另一邊。

威權政府充滿惡意的殖民,改變了這裡的生活樣貌,財團盤旋在小島的上空覬覦隱約浮現的商機,身為貪婪大島的一分子,能力微薄的我只能用文字記下眼前的事,將老闆划船的姿態與講述歷史時的堅毅眼神印刻在腦海裡,並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永遠不要複製大島人的傲慢與狡詐,為了這些小島上的人,一定可以做些什麼。

就算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你也要拿著筆,與小島人站在同一陣線。

 

關於作者

田靖,目前就讀清大台文所碩士班,研究興趣為原住民族紀錄片,關心原住民議題。
 
[AdSense-A]

部落好物推薦

  • 書名:天空的眼睛
  • 作者:夏曼.藍波安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2/08/02
  • 定價:290元(優惠價:79229元)
  • 介紹:

1957 年生,蘭嶼達悟族人,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集文學作家、人類學者於一身,以寫作為職志,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終於一償能終日與海為伍的心願。

小說《天空的眼睛》以一位歷經風霜的男子為主軸,寫他在島上的部落生活與孫子的相處,面對遠到台灣工作的女兒死訊,以及他在海洋世界多次與大魚交手,這不僅是老人與海,也是蘭嶼島上的一則生動的人文寫照。

夏曼.藍波安:

「天空的眼睛」在蘭嶼的達悟族語意指星星,從這裡族人的觀點,每個人的靈魂都住在某一顆星星裡面,人類仰望天空,大魚獵食飛魚亦仰望著海面,被獵殺的飛魚散落海面上粼粼的波光鱗片,也猶如星光一樣……。

「老人說,孩子死亡的地點愈加遙遠了,以至於老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否存在了……」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michael Su(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