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蔡總統道歉的重量取決於每個台灣人的態度:一起讓台灣成為世界最棒的華人與南島國家!

蔡總統道歉的重量取決於每個台灣人的態度:一起讓台灣成為世界最棒的華人與南島國家!

by senayan

在這種情形下,當蔡英文念茲在茲要以總統身分履行去年競選前表示於 8 月 1 日臺灣原住民日向原住民道歉之時,整個臺灣到底對這件事情有感的人有多少?當臺灣多少學校師生聯想到原住民舞蹈時,還會把最簡單的交叉牽手動作展現成打叉的樣子去做國際交流,那麼理解這個道歉行動對臺灣未來發展的意義有多重要的人,又有多少呢?   總統道歉的重量,來自人民的重視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大眾若沒有張開毛細孔迎接這個歷史時刻,那麼,這個總統級道歉,對我來說就是死的。[/epq-quote]今年年初,我的學妹幸佳慧從紐約飛回臺灣,帶著她先前以「在多元族群下省思道歉與和解之意」為題的簡報檔,從三本繪本談了澳洲、加拿大近年向原住民「道歉」的史事,也從阿根廷拆下哥倫布銅像換上當地抗殖民戰爭女英雄 Juana 的雕像,展望了「讓過去殖民主義者的巨大符號倒下,是道歉的具體行為。重建過去被殖民者挺身捍衛的影像,是和解的真正開始。」 最後她拋出了這個訊息:「道歉的重量,來自全人民的重視」,來回應國人該如何看待總統向原住民道歉這件事情時,她三場研習所到之處的台下聽眾,無論年紀大小,從一開始多半的無知無解,到最後恍然大悟、進而開始激動地熱血回應,足見臺灣主流社會一直以來在意識上欠缺對原住民的認識與在乎。 這背後的警訊便是,如果總統級的道歉並沒有讓更多大眾有所知覺,那麼這個 400 年來第一次道歉的意義與高度就會令人麻木與忽略。   佳慧跟我想到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我們並不在乎總統最後會說出什麼,因為那是她跟幕僚必須就臺灣歷史與正義脈絡及社會情境去處理與回應的問題。然而大眾怎麼看待、如何反應,這對應的則是全體成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國人,無分族群共同作為臺灣人所該理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佳慧這麼說: 「真正為一個總統的道歉內涵做出實質註釋的,是大眾己身。因為當民眾賦予選舉的莊重性,經由機制選出來的元首才有實質作用;而當我們重視總統的道歉,這個道歉才有可能被賦予重量,每個聆聽的耳朵才會帶著那份重量,展開另一個視界。 所以,大眾若沒有張開毛細孔迎接這個歷史時刻,那麼,這個總統級道歉,對我來說就是死的。」   為何我們要在原民日前辦一場音樂會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讓更多人了解部落的明白、讓更多人因為生命裡面跟著看見原住民的看見而有更豐富的領受,絕對是帶給臺灣的其中一項大禮物。[/epq-quote]那麼這個道歉要如何是活的呢?這就關乎是否有更多人在乎原住民的在乎。 這份簡報的星星之火,後來燒到了排灣族作家撒可努(Sakinu Yalonglong)身上,變成了一團想要跟著宇宙一起燃燒的熱能。他開始號召弟弟妹妹以及各地的朋友,要在臺灣原住民日的前夕,「送給臺灣一份禮物」── 為土地唱歌音樂祭。為此,佳慧也接受徵召再度回台,在這場音樂祭還要連講兩場專題「我們有一件事情要知道」。工作團隊也連絡我擔任工作坊的主持人及與談人,我們都想把感受到的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送給臺灣一份禮物」這個說法其實非常有意思,因為美國地理學與生理學教授戴蒙(Jared M. Diamond)曾在國際學術界重要科學期刊發表了一篇 〈臺灣獻給世界的禮物〉(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文章提到,擁有南島族群多元軌跡的臺灣是個寶庫,帶給這個世界很多祝福的禮物。 那我們這群一起住在臺灣的人可以做些甚麼,可以送上甚麼禮物給臺灣,來感謝與珍惜臺灣帶給世界的祝福呢? 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讓更多人了解部落的明白、讓更多人因為生命裡面跟著看見原住民的看見而有更豐富的領受,絕對是帶給臺灣的其中一項大禮物。   總統的道歉,是台灣人相擁的開始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總統的道歉,不是只有原住民在那邊而已,我要白浪跟我們一起,……,而是「我、們」所有的人的事。[/epq-quote]撒可努說,當他看到澳洲總理向原住民道歉的現場,重視這場道歉的人不只是原住民而已,還有更多非原住民,有白種人、黃種人……,聚集在全國各地看著實況轉播,與身邊原住民朋友一起相擁、流淚,為這遲來的道歉感到振奮之時,他非常非常感動。 後來撒可努說他看簡報時,心裏想到的是:「總統的道歉,不是只有原住民在那邊而已,我要白浪(編按1)跟我們一起,要做到這樣,就不是撒可努的事,而是『我、們』所有的人的事。』   這個「我、們」,就是他想要向全部收到這個訊息的朋友發出來的邀請對象。 這個「我、們」,並沒有原住民或者非原住民的區別,甚至沒有臺灣人與非臺灣人的區別,只要有那個願力與願意跟著原住民一起共同承擔、共同分享一切喜怒哀樂、春夏秋冬的朋友,都是他口中所說的「我、們」。 他好希望更多人參與這場活動的盛會,這樣這個「我、們」才會越來越多,才會知道總統向原住民道歉的開始,正是讓「我、們」可以一起相擁而泣的真諦在哪裡,那就是在土地接納各種種子成長的歷史裏面,不分原住民與非原住民,我們都可以共同攜手往臺灣的未來走下去。   從關島帶著參加太平洋藝術節的感動回來之後,我知道受到這個理念感召而動起來的朋友,都在為了這個活動不眠不休而奔走努力。當我們在關島看到,原來一個大型藝術節有著催化很多影響與交流的可能時,那麼被南島民族視為「南島之母」的臺灣,是否更該好好珍惜這個被看重的意義,同時也產出具體的行動來看重自己,來告訴全世界? 因此,這場在總統向原住民道歉前夕的音樂祭,將結合一場意味深遠的儀式「我們都一樣」,絕對是讓這個音樂祭有別於其他主題音樂祭,最要帶給所有在臺灣成長的人的重大訊息。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2003"] 當我們在 2016 年關島太平洋藝術節看到一個大型藝術節有著催化很多影響與交流的可能,那麼被南島民族視為「南島之母」的臺灣,是否更該好好珍惜這個被看重的意義?(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caption]   彼此共榮,台灣將成為最棒的國家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對白浪來說,他不了解、不認識原住民一樣可以過得好好的,但是我們要跟白浪一起找到那個共通性的東西。[/epq-quote]那天,我跟撒可努兩人在咖啡屋就這個音樂祭的行動聊了好久好久,他說: 「我一直在找,白浪跟原住民在一起的那個價值是甚麼,差異的文化跟文化的差異的強度太大,所以我沒有權力跟白浪說,你們要尊重原住民。 因為對白浪來說,他不了解、不認識原住民一樣可以過得好好的,但是我們要跟白浪一起找到那個共通性的東西。」   身為法定的非原住民,我知道如果白浪沒有擁有原住民的家人,那真的是住在臺灣最大的可惜。那表示,你永遠不知道擁有另一群、更多群家人的感動與福份是甚麼。因為那個共通性就是不分血緣、只有對彼此就是家人的在乎,所以互相支持、互相關愛,然後去找到更多的家人一起做為「我、們」。 這個「我、們」的願景,就是在互以對方為榮、彼此共榮的雙軌並重下,同時將臺灣打造成既是最棒的南島原住民國家、同時也是最棒的華人國家,一起共享這個讓我們順著土地歷史而發展成今日臺灣之所以是臺灣的面貌。 這場大型音樂季,就是準備要在 8 月 1 日臺灣原住民日前夕,發出這個訊息:「既然我們都是在臺灣出生的,那就共同朝向我們在這個土地被世界的看見去努力!」   我期待與展望,未來可以每隔 2-3 年辦一次「這樣的禮物」,聽到越來越多的「我、們」去共構帶給臺灣的禮物,那會是以行動去珍惜臺灣帶給世界的,禮物中的禮物。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這個「我、們」的願景,就是在互以對方為榮、彼此共榮的雙軌並重下,同時將臺灣打造成既是最棒的南島原住民國家、同時也是最棒的華人國家。(圖片來源/古 天熱,CC licensed)[/caption]   編按

  1. 白浪:排灣、阿美等原住民族語對「漢人」的稱呼。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思乃泱,因為被叫了這個卑南族名字而開始在部落與族人一起一起的生命,是許多族人又愛又搖頭的好朋友與好姊妹。此次於「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音樂祭擔任「認同工作坊」場次與談人、「太平洋藝術節工作坊」場次主持人。   相關活動
  • 活動預計時間:7/29 ~ 7/31
  • 活動地點:台東鐵道藝術村
  • 活動網址:為土地唱歌音樂祭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
  • 協辦單位:台東縣政府、我在私房遊、LEGACY、種子基地、RED ROOM、RTM
  • 活動詳情:2016 年 7 月 29-31日即將在台東發生的這場「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音樂祭系列活動,絕對是罕見的大型活動。透過一系列工作坊分享、音樂會、路跑、活動等等,一起不分族群來感受原住民族的價值與存在。這個規模想要傳達的訊息,不要說民間發願很難做到,就連政府想要透過優勢與資源都不可能做到。穿族服、傳訊息的超有意思清晨路跑、適合親子參與的工藝、兒童畫與玩、射箭工坊、號稱本次主軸的草地音樂會與主題音樂會,還有各大主題活動:「太平洋藝術節」講師群有 2016 年到關島參加這場盛會的獵人學校、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卑南族跨部落與都蘭團隊,從各自參與的團體在關島與南島家人交流的經驗,來談臺灣以「南島之母」與世界的連結。「國際事務」這組講師則有參與國際事務經驗豐富的排灣族人 Yedda Palemeq 與 Eleng Kazangiljan、阿美族人 Taisu Lanau、鄒族人 Baitzx Nishosa 這四位女性,分別從她們的國際經驗以原住民角度重新去看待與國際的關係、共鳴與團結。「教育工作坊」邀請原住民文化教育工作者來分享原住民文化教育的實踐,大社自學家庭就是典型體制外想要以自己部落方式教育孩子的共學群體,排灣族人 Kivi Padrar 人則分享在國小推動無藩籬民族教育的體驗。「認同工作坊」則由擁有強烈原住民認同的非原住民朋友,來談彼此在部落裏頭跟著族人一起一起的感受,是怎樣讓他們這輩子就身在部落離不開的故事。這場我跟 Future、老莫都是與談人,屆時還真不知道從我們各自阿美化、排灣化與卑南化的經驗分享裡會擦出甚麼火花來。「原住民女性」則從各族群的脈絡裏面,以講師在部落真實的生活經驗,來看女性如何以其溫柔與堅定的特質發揮做為領導者的力量。這場規劃超有意思,有奇美部落的媳婦吳明季、地磨兒國小校長伍麗華、瑪家鄉排灣村傳統領袖蕭惠美,我覺得絕對是給漢人以男性成就為主體的社會一個很好的參照點。 「在地議題」則邀請臺東當地這幾年來持續捍衛土地與生存權的部落族人陳政宗、巫化‧巴阿力佑司、林淑玲,從卡大地布拒絕遷葬、新園里反對養雞場、反美麗灣行動來談主體發聲與串聯凝聚。 「藝術工作坊」有撒古流 .巴瓦瓦隆,「閱聽文學工作坊」則有魯凱族文學家奧威尼與卑南族文學家林志興。光想像這些藝術與文學界的前輩一開講起來的模樣,感覺就可以在營火旁邊 AM 到天亮了呢三天兩夜怎麼夠。 天哪,這絕對是這十幾年以來原住民主題節少見的超強陣容!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古天熱,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