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小英執政後第一個遲到的承諾:面對平埔復名,蔡英文的真正挑戰是什麼?

小英執政後第一個遲到的承諾:面對平埔復名,蔡英文的真正挑戰是什麼?

by admin

新聞稿:

「總統 8 月 1 日承諾『在 9 月 30 日之前檢討相關法規,歸還平埔族應有之身分及權利』,行政院原訂於 9 月 28 日召開『平埔族群民族身分法規檢討研商會議』(開會通知單如附件),但因梅姬颱風停班因素而延至 10 月 7 日召開。原住民族委員會表示:『法規檢討已有初步方案,行政院將以最快速度召開研商會議。』

原民會表示,總統 8 月 1 日承諾檢討原住民身分相關法規後,該會立即彙整歷年研究報告、法律鑑定意見等研究資料,開啟法規檢討作業,過去兩個月內也接到總統府及行政院轉交下諸多平埔族群社團陳情與建議,原民會均已一併納入處理。

原民會強調,法規檢討初步方案已向林萬億政務委員及林全院長報告,院長為求謹慎,特別指示請林政委於 9 月 28 日邀集學者專家開會研商,並已指示有關部會開始檢討相關預算資源整備作業,但因颱風停班因素而延至 10 月 7 日舉辦。

原民會最後表示,目前各界已提出諸多建議,如『認定為平地原住民』、『認定為平埔原住民』以及『認定為平埔族群』等身分認定方案,均將會在行政院林萬億政務委員召集之研商會議中深入討論,未來將併同綜合各部會資源盤點結果層轉提報定案。』」

的確,若說 9 月 30 日此截止日前須「檢討相關法規」,那麼政府相關部門或許有做到,但我想這件事之所以成為族人引首期盼的承諾,便在於後面這句話:「歸還平埔族應有之身分及權利」,而這是現今我們仍等不到的事。 此外,依族人私下理解,9 月 28 日「平埔族群民族身分法規檢討研商會議」的公文,也是在 9 月 26 日才發文的,但當時全國皆知梅姬颱風即將襲台,加之活動前兩天才對與會者發公文邀集,都不免讓人擔憂府方誠意不足。   然而對於筆者與許多族人而言,最讓人擔心的,並非是蔡總統的承諾將遲到 7 日,而是承諾恐「打折」,不顧族人的反對,將「認定為平埔原住民」及「認定為平埔族群」列為平埔原民身分歸還的選擇。如此一來,將恐背離蔡總統選前承諾:也就是歸還平埔應有原民身分,是在「尊重平埔族群的自我認同、承認身分的原則下」。   平埔共識:直接回復為原住民族 過去族人無數次的公開表達訴求,包括過去 2 年所召開的至少三次公開平埔復名高峰會,皆表達出一個共識:那就是平埔復名,應直接回歸成為「原住民族」,非另外仿照客委會成立「平埔族群事務委員會」(所謂的「丙案」),也非在原民會底下再另外成立一個「平埔原住民族」(所謂的「乙案」),而是直接回歸「平地原住民族」(所謂的「甲案」) 講白一點,丙案意思就是「平埔族不是原住民族,你們自己成立一個『平埔族群事務委員會』」,而乙案意思就是「我們承認平埔族也是原住民族,但不可以享有現有原住民族的權利」。只有甲案,才是真正把平埔族當成是「歷史上曾經受迫害的原住民族的一份子」。   日前《Ketagalan Media》作者 Kharis Templeman 發表專文 〈面對平埔族,蔡英文的挑戰〉,直接點出蔡總統對平埔復名的承諾,是一項「勇敢的舉動」,但也讓她下令成立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和轉型正義委員會」未來工作更加困難,甚至形容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這是近年來少見外文媒體對平埔復名的專文,的確曝露了多數社會大眾對平埔復名訴求,以及平埔原住民族過去 400 年存在狀態的不理解,也在某種程度上,由原民會所提出上述乙、丙兩方案對平埔族群的不正確想像呼應了。 但這也是個好機會,能透過對該文的回應,傳達我們對國家平埔復名政策的期待。   文化語言流失之於族群身分是假議題 首先該文結論憂慮,「如果平埔族運動人士真的成功地讓一群在文化和語言上與閩南人無異的「原住民」靠著血緣關係獲得特殊承認,那其他人為什麼不可以?」 問題是,這個結論根本就是建立在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如果許多人能證明自己是「原住民」,那麼所謂「其他人為什麼不可以」的「其他人」是指?看來就只會是「非原住民」了,但如此一來,又何須討論這層可能性? 畢竟平埔復名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在訴求一件事:讓原本就是原住民的人,取得他們原本應有的身分。   Templeman 的質疑還隱含一種假設,即現有官方承認的 16 族原住民族,在文化和語言上,都應該可以被辨識與「非原住民族」不同。 然而事實是,現有法律在認定一個人是否為原住民,從來不依照他的語言文化是否還存留,或者他是不是仍會使用該族語言文化。換言之,當代一位原住民的小孩即便不會講任何一句族語、對部落沒有認同、不了解任何屬於該族群的文化,他仍然可以因為對「族群」的認同以及來自父母的血緣,而成為一位原住民。 因此許多朋友以平埔族群的語言文化延續性,來質疑他們取得原住民族身分,是很奇怪的事,也顯示了對同一件事的雙重標準。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20"] 儘管許多平埔族群仍有豐富文化傳承著,以語言文化流失為由反對平埔復名,仍是一個不應存在的假議題。圖為小林部落大武壠族。(圖片/小林社區發展協會)[/caption]   殖民統治下的失語,是每位原民都曾面對的過去 事實上,攤開台灣地圖,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平埔族群之所以相對於現官定原住民族更早受外來文化影響,部分甚至失去認同,正是因為他們所居住的原鄉都是在台灣西部或東北部,而這些地方正是過去數百年來,外來殖民者登陸之處。 這是為何平埔族群早在 400 年前就開始進行無數次的遷徙,乃至後來 19 世紀有名的平埔四次大遷徙,為的就是躲避外來者對土地的鯨吞蠶食。 許多族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漸漸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化。例如台南六重溪部落大武壠族人在國民政府來台初期,仍會公開舉辦祭典,但卻因外界常抱著「來看番仔跳舞」的歧視心態進部落看祭典,讓族人漸漸不敢公開舉辦祭典,但仍維持私祭。   過去訪問每位當代 30 至 50 歲的阿美族等族人,每位受訪者都不約而同有個共同的回憶:父母在家會講流利族語,但都會嚴厲要求下一代在學校、出社會不要講族語,甚至要講「標準國語」,以免受到歧視。 我仍記得一位阿美族青年分享:「過去你們要我們不准講族語,後來我們不會講族語了,你們才又說我們不像原住民。」 我們也都還記得,在過去原住民族權益被正視以前,多少藝人、名人不敢(或被經紀人要求不得)承認自己是原住民。 這是為何現行法律並不因文化語言的留存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原住民,《原住民身分法》也留了後路,讓早先曾放棄原住民身分的族人,可以再「回家」。   以上每個例子,我們都可將「原住民」替換為「平埔人」── 因為這些事,正是多數平埔族群的歷史血淚,只是這件事早在 400 年前,就開始發生在他們身上。 遺憾的是,如果國家不願以同一個標準來看待平埔族群的相同處境,就會產生乙案(不願承認平埔也是殖民歷史的受害者)、丙案(不承認平埔也是原住民族)這樣匪夷所思的決策。   大眾最常見誤解:平埔都已漢化 Templeman 質疑,平埔復名可能會「進一步使得原本就已經很有限、對於現存原住民語言和文化習俗的保護,變得更加脆弱」,但以此反對平埔復名,卻同時犧牲了平埔原住民族保護其語言文化的權利,或是根本假設平埔原住民族的語言文化完全不存在。 「平埔族都已經漢化」,是大眾對平埔族群最常見的誤解,而這也是 Templeman 撰文時,影響其政策分析方向最大的錯誤假設。   台灣至少仍有數十座有不同程度文化認同與傳承的平埔族群部落,超過 10 個語言文化不同的族群,實在不應以「平埔族」三個字扁平化他們的存在,正如同「原住民族」的組成原本就如此多元。 其中許多平埔語言文化都還沒有消失:南投埔里噶哈巫族至今仍有數十位族語的母語使用者,仍可以流利地使用族語交談;而西拉雅語也因為歷史語料可以復振,從「死語」狀態改為「沈睡語言」,現正由族人在基層教育單位推廣,積極「復甦」中。 另外全國各地都有更多平埔族群的祭典,從來沒有中斷過,只是被迫於私下祭拜;有的則像南投大肚城巴布拉族一樣,傳統歲時祭儀就不便給外人看,也不希望外人來打擾,因此從未公開。 於是許多平埔文化並非不存在或中斷,只是我們剛好沒看到。(因而 Templeman 所謂「祭典的重現」一詞,對許多部落文化活動而言並不恰當,畢竟沒有中斷,哪來的「重現」?)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 南投埔里噶哈巫族,是少數仍有族語為母語使用者的未正名原住民族。(攝影/Mata Taiwan)[/caption]   平埔訴求清楚明確,政治問題有賴小英決心 過去數年來,政府內部早已針對各種解法進行討論。現在的平埔復名議題,早已不是正當性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事實上,平埔復名運動濫觴於 1980 年,當時核四廠選址於貢寮,遭到在地凱達格蘭族的強力反對,從此影響往後卅年的平埔復名運動;至今無法取得原民身分的噶瑪蘭族導演 Bauki Angaw(漢名:潘朝成),也是 1990 年代台灣第一波拍攝自己族群故事的原民裔導演。因此許多原住民族運動者對於平埔復名的訴求與狀況,都有一定的掌握與支持。後來許多政府官員或原民立委,也都有機會接觸平埔部落,並非不了解平埔族群文化仍存續的真實樣貌,也非不了解族人復名的決心。   是的,在國家的政策決定上,資源分配的確是一項實際的考量。 但若依照目前平埔族群幾次共識會的決議,以日治時期戶籍謄本種族調查為依據,當前有「熟」註記的平埔後裔不過 20 萬人,可能連阿美族的總人口都不到。而蔡英文總統選前的原民政見就已明白指出,對於平埔復名,將「配合原住民族人口成長比例同步增加政府原住民族相關預算」,這表示她並非沒有考量到政見背後的資源分配問題。 有一項血淋淋的政治現實,的確在 Templeman 文中提到,可能對平埔復名之路有影響:「目前大部分的原住民立委都對蔡總統的道歉並不太感興趣,因為承認平埔族具有原住民身分將會稀釋他們目前的票源。」這部份涉及選舉席次,看來似乎無解,只能仰賴諸多族人勿忘多年來推動原住民族運動的初衷。 同時簡言之,面對平埔復名承諾,其實蔡英文總統最大的挑戰,主要仍是來自於她是否能堅持最初想推動原民轉型正義的理想。   前原民會副主委 Tunkan Tansikian(布農族)曾說:「我們不小心弄壞一輛賓士車,也不會因為車主很有錢,就說我們沒有義務賠償。」以此比喻國家對原住民族應盡的歷史正義償還。 由此延伸,顯然國家除了賠償 200 年來被弄壞賓士車的車主,更不應忽略賓士車早從 400 年就被破壞的車主,是否?   10 月 7 日將很快來到,這份蔡英文總統對推動原民轉型正義的第一份承諾,是否真能在「尊重平埔族群的自我認同、承認身分的原則下」實現,我們仍然小心翼翼地在期待。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6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dsc_0062_fotor 西拉雅族人年初於法院前抗議情形。(攝影/Mata Taiwan)[/caption]   延伸閱讀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