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害羞的小孩看過來,幾招偷偷摸摸的方式對媽媽說:「媽媽我好愛妳!」(羞)

害羞的小孩看過來,幾招偷偷摸摸的方式對媽媽說:「媽媽我好愛妳!」(羞)

by admin

今天是母親節! 女生可能還好一點,但男生的話,不曉得有多少「孽子」和小編一樣,每年只有在母親節這天,才敢勇敢地對媽媽「示愛」呢?   沒關係,害羞的小孩看過來,有一些方式,可以教你大膽地對媽媽說 I Love You 啦!  

「媽媽我愛妳」第一招:密語篇

媽媽,辛苦了:Ina, pakatahaiyak!

其實也不是密語,是教你用原住民的族語對媽媽說我愛你啦! 很多原住民族的語言,已經越來越少人會說了,再不好好傳承,就真的變成沒人聽得懂的密語了 @@”…… 於是,我們剛好可以練習幾句族語的「母親節快樂!」,既可以學習族語,又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對媽咪說「我愛妳」!!! 例如原民台在母親節前夕,就拍攝了用魯凱語和排灣語說「母親節快樂」的影片:   知名的排灣族歌手 Sauniyaw Tjuveljevelj,也曾經為了媽媽的八十大壽,以族語獻唱了一首《母親八十快樂》── 學一下這首歌吧!   有排灣、魯凱語,當然還有其他大族群的語言,例如阿美語的:   當然也有泰雅語的:   上面這些族語,有影片,超好學,可惜就是會講的人太多,搞不好媽媽聽得懂,所以我們來學一點非常少人會講的,例如全世界剩不到幾十個人會講的噶哈巫語:
  • 母親節快樂:Mahatahatan in a a dali!
  • 媽媽,辛苦了:Ina, pakatahaiyak!
  或是不小心睡著了一世紀沒人會講,現在又被一群有心的族人喚醒、復振的西拉雅語:
  • 母親節快樂:Malabang Wagi ki Sena! 或 Malabang-a ki rig tu Wagi ti Ina!

「媽媽我愛妳」第二招:獻花篇

巴陵石竹花,是原生於台灣的一種康乃馨,顏色呈現粉紅色、花瓣邊緣如剪紙般的小花。

獻花?是康乃馨?可是送媽媽康乃馨,這不就被媽媽發現我愛她了? 不不不,我們這裡要送的不是康乃馨,而是號稱「泰雅族母親花」的巴陵石竹花

學名 Dianthus palinensis 的巴陵石竹花,是原生於台灣的一種康乃馨,顏色呈現粉紅色、花瓣邊緣如剪紙般的小花。它的花期約從每年三月到母親節前後,喜歡生長在又冷又涼的地方,因為全世界只有泰雅族人的故鄉 ── 桃園復興鄉的巴陵部落(Balung)附近才有,所以又稱為「泰雅族母親花」! 現在適逢花期,但為了讓更多人都可以賞到這種臺灣特有的泰雅族母親花,小編建議把媽媽載到部落附近去看就好了,不要動手摘花喔~阿記得要促進部落經濟喔!  

「媽媽我愛妳」第三招:送禮篇

菱形紋中的圓圈,就彷彿媽媽既不捨又高興的眼淚滴在織布上,期盼女兒可以嫁給一位好夫婿。

母親節,考慮送媽媽一件有菱形紋的織品吧!

是這樣的,有此一說:太魯閣族傳統服飾上的圖騰「祖靈之眼」菱形紋中間的圓圈,還有一種含意,那就是「媽媽的眼淚」。 他們說,媽媽辛辛苦苦一經一緯地織著女兒的嫁妝時,心中總是有滿滿的不捨,而菱形紋中的圓圈,就彷彿媽媽既不捨又高興的眼淚滴在織布上,期盼女兒可以嫁給一位好夫婿。因此母親節,送份織有菱形紋加「媽媽的眼淚」的禮物,也算是感謝媽媽的愛與辛苦吧!   小編個人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原因是因為在我的印象裡,傳統上,女兒的嫁衣是要自己親手織的(這是為何女生若不會織布,就不能紋面,也因此不能嫁人;因為不會織布,就不能為自己織嫁妝、嫁衣,更遑論為夫家與未來的小孩織布保暖),所以由媽媽為女兒織嫁妝的這個說法應可以再確認。   所以還有哪些偷偷摸摸的「媽媽我愛妳」呢?我們繼續看下去:  

「媽媽我愛妳」第四招:歌唱篇

母親的眼睛隨時注視著,小孩行為的一舉一動;每天的日子雖然很辛苦,但她的心情是快樂的。

歌唱「媽媽我愛妳」?那不是比用說的還令人害羞嗎? 不不不,我們要來學的是布農族一首大家耳熟能詳又好聽,不帶一句「媽媽我愛妳」,卻能讓媽媽聽了感動得狂掉淚的歌:《Cina tu Mata》(媽媽的眼睛): (布農語)

Cina tu mata hai masisivit, itu uvaaz tu sin-ihumis.

Kaupahani-ian mihdi haitu, manaskal isaicia tu is-aang.

Kaupahani-ian nitu islunghu, ukas ail-u-uan.

Cina tu mata hai masisivit, itu uvaaz tu sin-ihumis.

Kaupahani-ian mihdi haitu, manaskal isaicia tu is-aang.

  (中文翻譯) 母親的眼睛隨時注視著,小孩行為的一舉一動; 每天的日子雖然很辛苦,但她的心情是快樂的; 每天都不停的努力工作,沒有停止休息的時間。 母親的眼睛隨時注視著,小孩行為的一舉一動; 每天的日子雖然很辛苦,但她的心情是快樂的。   

「媽媽我愛妳」第五招:畫畫篇

你是不是能回想起我們小時候,還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的眼睛,是如何眷顧著襁褓中的我們?

對媽媽滿滿的愛說不出口,用畫的如何?   這裡有張畫,大概是台灣史上,第一個被影像紀錄的「母愛」吧:

1871 年,蘇格蘭攝影師 John Thomson 自打狗,也就是現在高雄登陸,探訪了當時位於臺南的臺灣府城,後來又和同伴徒步進入高雄的木柵、內門、甲仙等西拉雅族和大武壟族的部落拍照採集。而這張西拉雅族母子的圖像,就是在木柵所紀錄的。 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新教牧師甘治士(Georgius Candidius)在其《臺灣略記》裡對原住民族的文化記載裡所提到,由於男方入贅到女方家後,直到 50 歲以前,都不能與女方同住,而小孩出生到他 23 歲以前,都是跟母親住,23 歲以後才是跟爸爸住。在這種情形下,不難想見小孩跟媽媽會親近得多。 但我想,不管是什麼樣的文化下,母親對小孩的愛,應該都是一樣的。   看看這幅畫,你是不是能回想起我們小時候,還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的眼睛,是如何眷顧著襁褓中的我們? 就像這張百年前的照片,媽媽那雙溫柔的眼睛,永遠都在孩子的身上,不分族群與時空。   所以,別再害羞,不管用什麼方式,請一定要在今天讓媽媽明白地知道: 「媽媽我愛妳,母親節快樂!」


 

相關文章推薦

[AdSense-A]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石川 Shihchuan(CC Licensed)
[AdSense-B]
]]>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