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夢見原住民的生活時,是不是總是夢到圖騰與木造高腳屋?要是這樣單一的想像被老祖宗知道了,肯定會到夢裡敲敲你的腦袋。
故事
-
-
竹材在近年成為綠建築趨勢建材,再生速度比樹木快的特性使其更能應對綠建築市場巨大的建材需求。竹林遍佈的臺灣就有著將近二十萬公頃的竹林,而竹子也一直都作為建材存在於臺灣先民的居所生活中,漢人有竹管茨(註1),原住民則在家屋、會所等建築中都大量使用,作為天然的建材。
-
在漢式的房屋裡,中央有一根柱子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在風水上,房屋的正中央是太極點,又稱穴眼,代表著宅第的靈魂,又如同人的心臟,是一間屋子裡最重要的地方,有柱子的話就會被稱為「房中針」貫穿屋宅,不僅是破壞風水,更會帶來血光之災。但在台南、高雄,有幾間房屋中間卻有一根柱子直挺挺地立著,當地居民不僅沒有除之後快,甚至還對它畢恭畢敬─原來這是大武壠族的公廨(Kuba)。
-
一般人認為,阿美族的傳統家屋由茅草製作,但是事實上,阿美族善於利用自然世界事物,即使是所謂的「茅」「草」,也分為非常多種類,形成一個民族特色。
-
小林村大武壠族人以農獵為生,生活規律,作息與活動範圍類似,聚落裡公共空間集聚村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門前的埕則聯絡左鄰右舍日常情感,多樣的共享空間、農忙共工與宗教活動,凝聚居民強大的集體意識。綜整訪談資料,小林村的住屋,依照興建的年代,可以略分為三大類⋯⋯
-
原住民各族的民族性不同,總督府實施「理蕃政策」時亦是分族而治。例如在淺山地區的泰雅族及賽夏族因為居住地區重疊(註4),從日治初期就遭受慘烈的討伐;東部的阿美族與卑南族被認為是馴化較深,因此成為東部建設徵招勞役的對象;而排灣族及布農族民族性亦強悍,總督府到統治後期仍以武力討伐,實施集團移住。為了統治方便,總督府常把散居山區的部落集體移住到一區,便於掌握管理。在泰雅族及布農族地區尤其好見,而賽夏族方面尚能看到與客家族群混居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