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這草不能讓牛牛吃,否則房子會蓋不好!漫談阿美族的傳統植物建材運用

這草不能讓牛牛吃,否則房子會蓋不好!漫談阿美族的傳統植物建材運用

by kjmu

一間阿美族住宅主要的構成是牆壁、屋頂,還有一個極富特色的籐床構造。接下來就讓我們分別來介紹其植物的運用吧!  

牆壁

阿美族傳統家屋的牆壁材料使用茅草及竹子編成,茅草主要有兩類:白茅(eli’(註1)、五節芒(bunun(註2),竹子則稱為 aol。五節芒具有強韌的莖,高達 3 公尺,用在主要的結構體上。白茅的外觀為穗狀,用在最內及最外側作為裝飾材料之用。竹的使用情況較為不定,是爲結構補強用的材料。白茅會用三層,最裡面那層是擺橫向,在外側兩側再擺縱向,縱橫交錯,加強結構,也使得雨水不容易滲進來。而在材料與材料之間,是使用黃藤(oway)做爲捆綁的材料。牆壁厚度約在 10 至 12 公分之間。 以前阿美族人會將白茅種在田埂上,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種白茅的地方。白茅為多年生植物,一般在第 3 年開花,但是阿美族人會在第一年及第二年的春天進行砍伐,引起植株開花,使葉子更為強韌可以利用。在種白茅的時候,特別注意不讓放養的牛隻去偷吃,因為牛的唾液會讓白茅的品質變差,影響修建時的材料。而五節芒則採取野生的個體,阿美族人取其邊緣含有矽質,具有防蟲效果,應用在家屋當中,能減少屋內蟲類進入。 而在台灣東部,漢人以及大武壠族等族群也以竹子爲牆壁材料,但是阿美族不使用牛糞及石灰等材料做爲牆壁的材料,與其他族群的觀念不同。在阿美族的觀念當中,牛爲農耕時代最好的朋友,使用牛糞等牛的廢棄物在阿美族的觀念中是不敬的事情;而石灰爲人工化學材料,對身體有害,也不適合拿來使用在房屋(loma’)當中。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9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白茅(eli’) 白茅(eli’)。(圖片/吳昱瑩)[/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98"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五節芒(bunun)的莖的斷切面 五節芒(bunun)的莖的斷切面。(圖片/吳昱瑩)[/caption]
 

屋頂

阿美族傳統家屋的屋頂(fadahong)組成,從桁條(falag)開始,在上面放上角木(tukisu),再用箭竹(fudo)與黃藤(oway)編成竹編襯板(raina,最後才鋪上茅草。竹編襯板(raina)的做法為用細竹縱橫編織,此構成屋頂載體之襯底的工法,在日語稱為「小舞」(こまい)。在日本建築當中,小舞還會用在牆壁壁體,類似漢人竹編夾泥牆中的竹編,但是日本式的小舞精緻很多。而阿美族屋頂的竹編襯板(raina)以箭竹(fudo)與黃藤(oway)的植物材料編成,是為一大特色。(註3) 阿美族的竹編襯板(raina)使用細而修長的箭竹做爲材料,堅硬而耐久。通常會將箭竹剖半,以籐綁 3-4 支箭竹,乾燥之後會呈黃色,具有美觀的效果;在阿美族改興建為改良蕃屋以後,竹編襯板及柱子還有保留的現象。在 1970 年代以前的許多改良蕃屋,都仍維持切妻屋頂(註4)寶庫(loflof空間。而竹編襯板上面的屋頂,則鋪瓦片、或亞鉛板來代替茅草,形成材料的演進。 在材料的相異點上,如果取不到箭竹的地方,會用桂竹(takas)來代替,或是家裡經濟比較不好的時候,也會使用桂竹。(註5) 屋頂的材料使用白茅來鋪成,在鋪屋頂的時候,會鋪兩個方向,下面一層會把根部往外,上面一層會把根部往屋頂中央交錯鋪成,如此兩向方向的白茅束交錯,可以增加防雨的功能。在屋頂上,會以等距的五節芒進行壓條。在中脊上面,會鋪上裝飾(anogunon)。由於材料的耐久度之緣故,過去約是每 2 到 3 年更換茅草,全部落的人會來換工幫忙,形成原住民族社會當中的重要文化。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53"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用箭竹做的 raina。(圖片/吳昱瑩) 用箭竹做的 raina。(圖片/吳昱瑩)[/caption]  

籐床

阿美族家屋室內空間主要有:paenan(客廳、土間)、寢室(kafoti’an)、母屋間(noinaan)、寶庫(loflof)。paenan 為室內鋪泥土的空間;相對於 paenan, 高起的地板為寢室;寢室會抬高約40到60公分,以籐或細竹為材料,做為就寢之用。寢室空間又稱為「籐床(takar)」,來代表其架高的地板。 籐是阿美族建築材料常用植物,中文名稱為「黃藤」(註6),在日治時代的文獻中稱為「籐(とう)」。籐在阿美族的運用相當廣泛,除了用做床的材料以外,也做為建築中綑紮材料,另外也可編成籃子、器物等物品,也有食用的功能。(註7)在建築運用之時,會取老的籐枝,材質較硬,使用時會以縱切成四等分的籐條綑紮。籐條的綑紮在阿美族家屋為相當常見的做法,以前不管是籐床、竹編襯板、牆壁,都是以籐綑綁相接。從連接的方式也可以看出材料的變化,以前利用榫接及籐條連結固定,後來鐵件固定的方法才傳入部落,戰後則以鐵絲或塑膠繩代替籐條。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99"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把黃藤(’oway)切成四等份 把黃藤(’oway)切成四等份。(圖片/吳昱瑩)[/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7100" align="aligncenter" width="750"]黃藤(’oway)的床 黃藤(’oway)的床。(圖片/吳昱瑩)[/caption]
 

附註

  1. 學名 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 var. major(Nees) Hubb. ex Hubb. Vaughan。漢名「白茅」。
  2. 學名 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ex Schum. & Laut.,漢名「五節芒」。分佈於熱帯與亜熱帯,在台灣廣泛分佈於渓流、小山丘、海岸地等地方。
  3. 吳昱瑩(2018)。《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台中:晨星出版。
  4. 切妻(きりづま):日語稱山牆面為「妻側」;屋頂到妻側切邊,露出一個完整的山牆,呈現三角形的形狀,稱為「切妻」,為日本建築最基本的屋頂類型。見:吳昱瑩(2018)。《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台中:晨星出版。
  5. 以建材而言,一般認為箭竹在彈性、質地上,都是優於桂竹之竹材。但相較於散生的桂竹,叢生的箭竹採集較不易,成本遠高於桂竹。
  6. 學名 Calamus quiquesetinervius Burret.,棕櫚科,分佈於台灣、中國廣東省、海南島,在台灣分佈於低海拔山地,幼株具有刺,老株約可長到 30 公尺以上。
  7. 阿美族稱藤心為 dongec,可煮湯、烤食或直接沾鹽巴食用,是阿美族著名的「十心菜」之一。
 

參考文獻

  • 吳昱瑩(2014)。《阿美族家屋變遷之研究》國家藝術基金會補助案成果報告書。
  • 吳昱瑩(2018)。《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台中:晨星出版。
  • 千々岩助太郎(1942)。〈第八編 アミ族の住家〉《台灣建築會誌》第14輯第5號,頁19-42。
  • 千々岩助太郎(1960)。《台灣高砂族住家の研究》。東京:丸善。
  • 千々岩助太郎(1962)。〈台湾高砂族の住家の研究 第二部 民家学的考察〉《熊本大学工学部研究報告》第11巻第1号,頁28-51。
  • 黄啟瑞、董景生(2009)。《邦查米阿勞:東台湾阿美民族植物》。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黃貴潮(1998)。《阿美族傳統文化》。台東: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
  • 潘富俊(1990)。《草木》台東:交通部東海岸風景區管理處。
 
本文原標題為〈不敬的事,不以為家——阿美族傳統家屋中的植物運用〉,本文原作者為吳昱瑩,獲「台灣樣 TaiwanCode」授權轉載。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