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不斷往前邁進,人們的生存環境驅向單一標準下,「傳統」與「現代」的路線之爭從未止息。以個人生命故事所書寫,記錄當代蘭嶼的《人之島後》;復返於文化傳統的召喚與銜接,《潛入西拉雅》則追尋百年歷史的族群語言文化;《藝術文明之光:夏維岩洞》從考古舊石器時代文明的推展,高雄電影節近期三部作品均試圖以VR視野作為想像,書寫復興、認同以及根源性,重新審視因族群身分所延伸的多頻議題,同時給予我們對於「起源」與「未來」的想像路徑。
故事
-
-
部落觀光產業是現在許多部落的的收入來源之一,多是由社區發展協會來主導。但也因為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模式通常都是寫計畫來支撐活動的舉行和工作人員的收入,所以在計畫的執行上,不免就要回應縣政府、鄉公所等單位的期待,並同時符合遊客、民眾的期待。以致於許多部落的觀光行程設計,並不一定是每個觀光景點都是和部落的文化歷史有所相關。
-
2020 年 1 月,兒路創作藝術工寮(Elug Art Corner)將在花蓮的銅門部落(Dowmung)舉辦「Phpah 藝術聚」,結合地景藝術、部落電影院、音樂劇場等,開展出一個以太魯閣族為主的大型藝術「聚」。
-
「阿米斯音樂節」是臺灣第⼀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的獨立音樂節,由 Suming(舒米恩)率領都蘭部落族人辦理,節目內容從傳統祭儀、 樂舞、歌謠,到流行音樂、舞蹈、戲劇、餐飲、傳統工藝、影像、議題論壇、互動交流等,展現原住民文化在當代發展的多元面貌。
-
近期遇到太多人對於道卡斯族有錯誤的刻板印象,非常抱歉道卡斯族因為是弱勢族群,不常出現在鏡頭上讓大家認識,這是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努力的方向,針對幾項問題暫且先做個簡單說明澄清。
-
2000 年他第一次跟著林淵源大哥上山,當時處居地對他來說仍是個模糊的名詞,進入山林,不認得山的名字,也不清楚祖居地有哪些部落。後來因為林淵源大哥的關係,斷斷續續地進入祖居第 20 年,開始了解到山對於自己的意義,不單單是一個空間場域,還有族群的歷史在裡面。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