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找到歸屬感,是強求不來的。這參雜了一些緣分和一些努力,更需要再加上大把的時間。哪裡,會是我們值得存在的地方? 2019 年 8 月 24 日,是台中和平區達觀部落的伯拉罕原鄉長照基地的開幕式。伯拉罕(Plahan)在泰雅族語言代表「烤火、互助、興旺」之意,從我的角度來看,看見的則是一群人在這裡相聚、相知、相惜的過程。在一個理應是颱風天的夜晚,卻意外地沒風沒雨。大家笑著、鬧著,擁抱著彼此。
故事
-
-
30 年前,來自魯凱族的 Moagaii(柯梅英)、卑南族的 Senayan(賴秀珍)、排灣族的 Ivi(卓秋琴),因著不同的理由加入了「原舞者」,這三個女子,在「原舞者」相識、相知、相惜,即使最後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但就像祖靈的託負一般,他們與生俱來的動人嗓音,牽引者三人逐步走上原住民族古謠及文化的保存及推廣之路。
-
霧社事件的發生,就時期來說,其實是十分地「諷刺」。 事件發生於 1930 年(昭和 5 年)10 月 27 日,前一天正好是「臺灣文化 300 年祭」活動的開幕日,活動為期 10 日,並在臺南開辦。當年正好是荷蘭統治臺灣距今 300…
-
我想起我過去練拳帶給我的改變,於是有一天我問這些少年說:「欸,你們要不要來打拳擊 ?」當他們來拳擊隊的第一天,我跟他們說:「你的拳頭是有價值的,不要隨便亂揮,你的拳應該拿來保護你重視的人,而不是拿來傷害人。」
-
在台灣原住民各族中,排灣族和魯凱族以具有絢麗的物資文化著稱。在刺繡、珠繡、木雕、服飾、家屋、用具上,表現出豐富的視覺美感。這些高度發展的藝術文物,和這兩個族的貴族階級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華麗的物件,雖然不是全部,但大多數屬於貴族的特權,只有貴族可以使用,因此也成為階級地位的象徵。
-
為了響應 2019 國際原住民族語年,「亞洲原住民語言推廣活動」將從今年(2019)8 月 6 日起在推特展開,希望邀請投入亞洲原住民族語復振的各界輪流以推特 @AsiaLangsOnline 帳號分享世界在亞洲原民族語的努力與成果,以利用網路社群無遠弗屆的串連,重新喚起世界大眾對於原住民族語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