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7)年 8 月,卑南族人迎來現行教育體制內第一所學校型態辦理實驗教育小學 ——「臺東市南王 Puyuma 花環實驗小學」,將以卑南族文化為導向展開實驗教育。但令卑南族民族議會憂心的是,學生從實驗小學畢業以後,卻沒有能夠繼續銜接的中等教育學校,且台東縣是卑南族各部落分佈的區域,卻除了 Puyuma 花環實驗小學以外,沒有其他民族教育學校。
Vanessa Lai
Vanessa Lai
Vanessa,讀社會學、人類學的大學生。現為《Mata‧Taiwan》採訪編輯。
-
-
前(2015)年布農族獵人 Talum(王光祿)因年邁母親上山打獵而遭判刑 3 年半,引起社會關注。該年底,Talum 拒絕報到入監,檢察總長顏大和援引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提起非常上訴,並暫停 Talum 入監服刑。之後今年 2 月開庭調查,又創下了非常上訴案首度由合議庭開庭聽取檢辯及專家學者陳述意見的紀錄,開庭過程也第一次透過網路直播。
-
《Mata Taiwan》自 7 月展開部落旅遊議題的線上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有高達九成潛在消費者拜訪部落前會留意相關文化禁忌,卻也有民眾表示部落族人根本就排斥漢人,或是發現族人對外地人有不友善的言語,由此可見近年來部落旅遊在族人與遊客間的矛盾關係。
-
「姊妹」是誰? 在現今討論性別議題,經常會引用 LGBTI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陰陽人、酷兒)。然而在這套西方社會依據性別傾向與性別氣質做出的分類,「姐妹」並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而是另外被創造出來的身份認同。
-
近 20 年來,原住民族在臺灣的教育、就業等社經地位,雖然比起以往,結構性條件較有改善,但與整體臺灣社會相比,仍存在巨大的落差。而如今的主流產業愈來愈傾向高科技和知識經濟等高階服務產業,因此造成「高科技」與「低技術」的二元分流,前者能承擔風險並獲得全職高薪工作,後者則被迫面臨工作機會流失,或被取代的風險,也就是「非典型工作型態」,即便身兼多職,也很難維持家計。
-
近幾年的社會運動戰場拉到網路社群上,社會運動得以透過網路工具與新興媒體,發揮潛能的同時,也必須面對社會上的歧見與互不信任,正以更尖銳的形式浮出。
台東布農族人王光祿(Talum)因打獵保育類動物,被最高法院判刑 3 年 6 個月之事,就被推到多重尷尬、撕裂的處境:意外撿拾的獵槍被指「不夠傳統」,且供家人食用的理由,不被認為是傳統文化實踐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