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不只是多放幾天假的問題!從國外案例看回原民祭儀假的處理:應回歸文化教育與原民自治的本位

不只是多放幾天假的問題!從國外案例看回原民祭儀假的處理:應回歸文化教育與原民自治的本位

by bbpspp

8 月底,無黨籍平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 Mayaw Biho(馬躍・比吼)向內政部提出訴求,要求原住民歲時祭儀比照農曆春節,將原住民年祭假期從現行的一天改為至少三天。內政部當時回應,此事應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出面,邀集勞動部、工商團體討論。

為此 Mayaw Biho 9/8 再次邀集族人前往原民會,由金曲歌王 Chalaw Basiwali(查勞.巴西瓦里)的歌聲起始,喊出「年祭只放一天,文化難以回天」,在場的原住民族人代表,分別以自身經驗,強調祭典對於原住民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及不能完整參與祭儀會帶來的危機。

 

憲法保障多元文化,2010 年開放原民祭儀假

2010 年 11 月 2 日,內政部修正《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定為國定民俗節日,應放假一日。

針對各族群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制定假日,是國家對於多元族群尊重方式的表徵之一。2009 年立法院已通過兩公約施行法,其《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 15 條寫到:「人人有權參與文化生活」,即應包含各族群的文化慶典。《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也提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

然而,台灣作為漢族、原住民族,乃至近年來東南亞新住民日漸增加的多族群國家,在國定紀念日與節日的制定上,多數以漢人傳統為主,包括農曆春節、清明、端午與中秋節,都是針對漢人習俗制定的民俗節日。近幾年來,才慢慢納入其他族群,包括農曆正月二十「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但不放假),以及原住民族的歲時祭儀放假一天。

2010 年 11 月 2 日,內政部修正《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定為國定民俗節日,應放假一日。原民會自 2011 年起,公告原住民族當年度放假之歲時祭儀日期,之後則於當年年底,公告隔年各族的歲時祭儀日期,該原住民族可放假一天,但族人尚得持舉辦祭典的邀請函或文宣等相關文件,才能向工作單位請假。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8 月底,無黨籍平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 Mayaw Biho 向內政部提出訴求,要求原住民歲時祭儀比照農曆春節,將原住民年祭假期從現行的一天改為至少三天。(攝影/黃郁芳)[/caption]

 

半數原民離鄉而居,一日假無助祭儀傳承

不回鄉參與部落祭典,不去學習,未來可能會變成「我是一個原住民,可是語言不會了,年祭的傳統舞蹈、音樂,什麼都不會了」。

時隔 5 年,Mayaw Biho 爭取延長歲時祭儀假期,背後反映出幾點問題:首先便是長期以來,城鄉發展不均、部落產業不健全,導致人口外流就業、求學的背景。根據原民會統計,台灣現有近半數原住民居住在都會區,而都市原住民失去與土地、自身族群文化的直接連結,對於傳承文化的憂心。

原住民族的祭典,往往與農業,以及族群的生命觀有密切的關係,雖然因為產業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日本殖民、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影響,祭典時間縮短,但仍長達三天至一個禮拜,還不包含族人籌備與訓練期間。然而若要返鄉參加祭典,光是交通就是一大工程,火車票一票難求、往原住民鄉鎮的主要道路往往只有一條,如北部往花東地區,一定要走蘇花公路,路況也不佳,逢年過節更常常大塞車。都會區舉辦的祭典通常只有一天,而且往往是歡聚、娛樂性質為主,甚至可能淪為政治人物的作秀場合。原鄉的祭典,相較之下,多半保留了更多的傳統。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 Kawlo lyun Pacidal(高潞.以用.巴魕剌)提到,部落長輩曾告訴她,過往部落執行祭典,其實要花上一個月,部落女性負責前置工作,像是釀酒、製陶等,使祭典的祭祀工作順利。祭典,也是傳承文化、教育,讓阿美族的孩子成熟,成為一個「人」的場域。當代祭典被濃縮之後,變得觀光化,女生在祭典裡的角色也消失了,只剩下跳舞,甚至還讓女生去參加男生的祭典,原有的性別分工也不見了。

傳承祭典文化,是 Kawlo lyun Pacidal「想做回我自己」的心願。Chalaw Basiwali 則是擔憂,如果因為種種困難,不回鄉參與部落祭典,不去學習,未來可能會變成「我是一個原住民,可是語言不會了,年祭的傳統舞蹈、音樂,什麼都不會了」。

 

傳承假放不放?企業是否能配合是關鍵

多請 2 天假,回到工作崗位就被老闆冷凍,更別提其他族人時常遇到為了祭典換老闆的狀況。

但另外一個問題,筆者認為還有台灣勞動環境,缺乏對勞工休假權利,乃至多元文化價值的尊重,也讓部落族人回鄉參與祭典顯得困難。

目前《勞基法》第 37 條規定,「紀念日、勞動節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均應休假」。此外若在同一間公司工作,依照年資,勞工應享有 7 到 30 天的特休假;明年起,勞工工時也修正為單週 40 小時,可望全面週休二日。然而企業能否真正落實勞基法規定,讓勞工放假也是問題。

來自僅那鹿角部落的楊有霖,已在部落的年齡階級擔任幹部,祭典時工作繁重,但是多請 2 天假,回到工作崗位就被老闆冷凍,更別提其他族人時常遇到為了祭典換老闆的狀況。

原民會綜合規劃處專委董靜芬在 9/8 的記者會上回應到,增加假日連帶也會有雇主需要吸收的成本,須再與雇主溝通。但若是站在祭典傳承的角度,而非只是象徵意義的放假,協調顯然還是必須的過程。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365"] 來自僅那鹿角部落的楊有霖,已在部落的年齡階級擔任幹部,祭典時工作繁重,但是多請 2 天假,回到工作崗位就被老闆冷凍,更別提其他族人時常遇到為了祭典換老闆的狀況。(攝影/黃郁芳)[/caption]

 

多元文化假期,先進國家有前例

馬來西亞的公共假日,則還可分成全國各國皆享有,以及各州和聯邦直轄區自行公布的假日。

其他多元族群國家,又是怎麼處理勞工與文化慶典放假的問題呢?

東南亞有許多多族群國家,以新加坡來看,新加坡政府的國定假日中,涵蓋伊斯蘭教哈芝節,開齋節;華人農曆春節、佛教衛塞節、基督教的耶穌受難日、聖誕節,與印度教中的屠妖節等,兼顧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與歐亞裔混血等主要族群。

馬來西亞的公共假日,則還可分成全國各國皆享有,以及各州和聯邦直轄區自行公布的假日。全國的假日,包括伊斯蘭教先知穆汗默德誕辰、開齋節、華人農曆新年、聖誕節等,而以原住民為主的砂拉越州,自行公布的假期,就包括了達雅族的豐收節。

在歐美,也一樣兼顧族群需求的假日。人權律師許秀雯舉自己在法國留學時的經驗,法國的穆斯林,在面對宗教祭儀,或是齋月時,工作時間可以進行調整,政府也鼓勵企業跟伊斯蘭教員工進行協調,給予宗教自由的空間。美國紐約市也宣布,公立學校把伊斯蘭教的宰牲節與開齋節列為國定假日。這些都是對於不同族群尊重的象徵。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四方報前總編輯張正在記者會提出的構想,是政府可規劃宗教族群假或文化假,每年一人可任選數天不扣薪的假日,參與自己所認同的各宗教、族群祭典等活動。(攝影/黃郁芳)[/caption]

 

新移民媒體人提文化假,促進社會了解多元文化

爭取全民的文化假之餘,原住民鄉鎮、縣市政府能否有更高的自治權利制定假日,或是督促企業落實勞工的休假權益……

那麼,在台灣,有可能如何進行呢?

原民會綜合規劃處專委董靜芬回應 Mayaw Biho 的訴求,提及需顧慮客家與其他族群是否也有需求。以傳承文化的角度來思考,各宗教節日,或是台灣民間信仰的媽祖遶境、王船祭,同樣也可能希望有假日用以籌備祭典。

國內目前約有 20 多萬的印尼籍朋友,也會希望能在開齋節放假。四方報前總編輯張正在記者會提出的構想,是政府可規劃宗教族群假或文化假,每年一人可任選數天不扣薪的假日,參與自己所認同的各宗教、族群祭典等活動。漢人甚至也可利用此機會去參加原住民祭典,或許可以促進各族群、宗教的了解。

如果「往放假的好處去想」,真正去參與、感受祭典的溫度,才能認識這個族群。Mayaw Biho 也說到,從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擴展到不分族群的三天文化假日,也是尊重多元文化的表示。 

 

最後要進一步思考的是,文化假如果作為認識族群的一環,除了能讓原住民與各族群,更方便籌備、參與長時間祭典以外,其實事前的教育工作亦很重要,若是因為全國性的文化假,湧入了更多對族群文化一知半解的遊客,是否也可能對於祭典造成其他的破壞?

筆者思考,或許在爭取全民的文化假之餘,原住民鄉鎮、縣市政府能否有更高的自治權利制定假日,或是督促企業落實勞工的休假權益,乃至於部落產業的改進發展,或許也該是其他的思考與討論方向。

 

關於作者

黃郁芳,畢業於清華大學人類所。喜歡看棒球;跑部落,常出沒在花東與新竹尖石地區;拍紀錄片,主要關注題材為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棒球發展。現為《Mata‧Taiwan》特約採訪編輯。

[AdSense-A]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超然(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