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觀光產業是現在許多部落的的收入來源之一,多是由社區發展協會來主導。但也因為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模式通常都是寫計畫來支撐活動的舉行和工作人員的收入,所以在計畫的執行上,不免就要回應縣政府、鄉公所等單位的期待,並同時符合遊客、民眾的期待。以致於許多部落的觀光行程設計,並不一定是每個觀光景點都是和部落的文化歷史有所相關。
部落旅遊
-
-
「阿米斯音樂節」是臺灣第⼀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的獨立音樂節,由 Suming(舒米恩)率領都蘭部落族人辦理,節目內容從傳統祭儀、 樂舞、歌謠,到流行音樂、舞蹈、戲劇、餐飲、傳統工藝、影像、議題論壇、互動交流等,展現原住民文化在當代發展的多元面貌。
-
大家都歌頌觀光好,那麼,就來說說邵族的「歌舞團」表演史和被觀光史 —— 主流社會的 Shiput,你們以為邵族是沒見過「世面」的「憨番」嗎?觀光、表演背後是怎麼回事,邵族人恐怕比你們還懂!遠的不說,我們就從日據時期說起。
-
一提到屏東縣牡丹鄉,人們馬上浮現腦海的,大概就是當年撼動日清兩國政局的牡丹社事件吧! 1871 年,一艘來自琉球宮古島向那霸納貢的船在回航中,不幸遭逢颱風,漂流到台灣東南部的八瑤灣(現今的九棚灣)。船上倖存的 66 人登陸後,卻又遇上高士佛社(現今高士部落)的排灣族人。54 人慘遭獵首,其餘 12 人輾轉逃回琉球。
-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太管處」)在去(2016)年 11 月初主辦的太魯閣峽谷音樂節中,與其問表演者在「唱」什麼,或許更好奇的是,觀眾到底「聽」到了什麼?
-
台中盆地與大肚台地在過去一直是巴布拉族(又名拍瀑拉族)祖先的活動領域,也是知名的牛罵頭遺址! 近 20 年大肚山麓開發,地下埋藏文化因而被揭露,牛罵頭文化協進會與台中市文化局為此於牛罵頭遺址處籌備了拍瀑拉文化基地,1 月 21 日終於要開幕,歡迎大家一同來共襄盛舉!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