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地方流域記憶蒐整計畫」以南投埔里眉溪流域為推動場域,結合當地社群及培力單位,辦理流域地方學系列工作坊,共筆在地知識架構。將在111年2月11日至3月12日,集結階段性成果,於埔里籃城聚落大灶美術館舉辦「人.流:眉溪流域成果特展」,以眉溪流域族群多樣性為範例, 運用博物館技藝與在地共構地方知識。
部落活動
-
-
臺史博「地方流域記憶蒐整計畫」將於2022年2月11日~3月12日,在埔里籃城聚落的大灶美術館舉辦「人.流:眉溪流域成果特展」,邀請您體驗眉溪在地歷史文化!
-
一位巴宰族人充滿傳奇色彩的生平,一切都從一件繡有彪圖的神秘官服談起⋯⋯ 在清領時期,他是六品官員級別的北路屯千總,負責管理清政府領臺版圖邊防的屯丁,協助清政府穩定社會治安;在日治時期,他是臺灣首位獲頒紳章的原住民(第二位是首位原住民西醫 —— 卑南族的 Sising 南志信),並在埔里地方領導占一席之地。
-
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 南科考古館為臺灣首座位於科學園區中之考古專業博物館,作為參觀南科館展示內容的第一站,呈現是南科地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 5000 年歷史淵源以及南科遺址群在臺灣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
在科技不斷往前邁進,人們的生存環境驅向單一標準下,「傳統」與「現代」的路線之爭從未止息。以個人生命故事所書寫,記錄當代蘭嶼的《人之島後》;復返於文化傳統的召喚與銜接,《潛入西拉雅》則追尋百年歷史的族群語言文化;《藝術文明之光:夏維岩洞》從考古舊石器時代文明的推展,高雄電影節近期三部作品均試圖以VR視野作為想像,書寫復興、認同以及根源性,重新審視因族群身分所延伸的多頻議題,同時給予我們對於「起源」與「未來」的想像路徑。
-
「阿米斯音樂節」是臺灣第⼀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的獨立音樂節,由 Suming(舒米恩)率領都蘭部落族人辦理,節目內容從傳統祭儀、 樂舞、歌謠,到流行音樂、舞蹈、戲劇、餐飲、傳統工藝、影像、議題論壇、互動交流等,展現原住民文化在當代發展的多元面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