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找到歸屬感,是強求不來的。這參雜了一些緣分和一些努力,更需要再加上大把的時間。哪裡,會是我們值得存在的地方? 2019 年 8 月 24 日,是台中和平區達觀部落的伯拉罕原鄉長照基地的開幕式。伯拉罕(Plahan)在泰雅族語言代表「烤火、互助、興旺」之意,從我的角度來看,看見的則是一群人在這裡相聚、相知、相惜的過程。在一個理應是颱風天的夜晚,卻意外地沒風沒雨。大家笑著、鬧著,擁抱著彼此。
作者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
有任何對世界原住民族議題的看法想分享?歡迎來信至 Mata Taiwan:[email protected]
-
-
30 年前,來自魯凱族的 Moagaii(柯梅英)、卑南族的 Senayan(賴秀珍)、排灣族的 Ivi(卓秋琴),因著不同的理由加入了「原舞者」,這三個女子,在「原舞者」相識、相知、相惜,即使最後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但就像祖靈的託負一般,他們與生俱來的動人嗓音,牽引者三人逐步走上原住民族古謠及文化的保存及推廣之路。
-
今(12)日南投縣政府第三度召開日月潭孔雀園土地觀光遊憩重大設施 BOT 案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早上 8 點邵族族人與聲援民眾集結至南投體育場抗議,認為昨(11)日原民會已公告邵族傳統領域,意味日月潭孔雀園觀光飯店 BOT 開發案適用《原住民族基本法》(下稱「原基法」),必須取得族人同意才可開發使用。
-
「都市原住民」主要是在工業化與資本主義的浪潮下而產生,從1960年代僅約 3%,至今已達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的 46.9%;但「都市原住民」一詞要如何適切定義,至今仍待更多的討論⋯⋯
-
上一代女人的經驗並不被記錄在家國歷史當中,即便如今歷史的單線性已被推翻,女人的身體記憶,也並不容易被納入大多由男人司掌的各種發言場域裡。她們,唯有透過另一個也在「成為女人」的女人,才有可能被書寫與承繼。
-
前些日子,在臉書上看見朋友的家人在學校被老師當著全班人的面前,說了一些「現在原住民好像有很多保留名額喔!」、「好像只要考幾分就能上〇〇大學。」 看到這樣的言論讓我非常的生氣,並說些我對「原住民族學生升學優待加分」歷史脈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