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連結過去至未來的奇美文物策展:怎樣賺錢又同時傳承文化,是部落每個時代的課題

連結過去至未來的奇美文物策展:怎樣賺錢又同時傳承文化,是部落每個時代的課題

by MataTaiwan_author

 

就在 8/1 臺灣原住民族日這天,「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文化特展」在史前館開展了。對策展人來說,開幕這天往往還有好多掛心的事情得一一打理解決,因此很難單純如一般參加來賓感受開幕式帶來的氛圍。

然而,就在完成以奇美部落特有的海金沙草剪綵儀式之後,推開大門進得展示室,新北市立金山高中原住民藝能班的學生一遍又一遍唱著阿美族的「始祖起源歌」,宛如天上來的聲音,將祖靈的祝福帶到整個現場。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激動、寧靜又深感得到安慰。終於開展了,過去這些日子所有來自各方讓展覽成形的夥伴包括族人、志工、實習生與館員都辛苦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當部落族人與史前館張館長共同合力打開這道門,一切辛苦努力都有了美好的開始。(圖:Mata Taiwan)[/caption]

 

狀況連連

……排擠到與文物一同進館燻蒸的時間,望著空蕩蕩的展場,我都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能夠走到開展這一天,委實不容易,原因在於開展之前有許多狀況導致進度延遲,以至於愈接近開展時間,日子過得越驚心動魄。儘管這個展覽在 2 年前就已排入期程,但對於我、少君與明季這三位既要工作又要面對博班資格考與論文寫作的策展人來說,在時間分配上已有難以協調的龐大壓力。

加上今年 4 月到 5 月間,原本以公辦民營方式經營奇美原住民文物館達 10 年的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駐館規劃員忽然無預警遭到地方首長裁撤,因此發生將文物搬出文物館的事件。由於族人花了非常多心力在這方面遍尋最好的解決辦法,展覽籌備的進度也因此耽擱下來,所有的時間底線一天壓過一天。

由於部落也在忙於祭典準備工作與各種計畫評鑑,因而到了 7 月中,館方這邊還沒有辦法收到全部的展覽文字初稿與圖片,我跟少君的壓力可想而知;加上部落大船製作的狀況不順利,連帶嚴重排擠到與文物一同進館燻蒸的時間,望著空蕩蕩的展場,我都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編輯推薦:關於 2015 年 4 月奇美文物館撤館事件,請見 〈「全台最感動人的博物館」恐因鄉長一句話成蚊子館?族人:苦心十年,請大家救救奇美文物館!〉〈政府不理我們就只好先下手為強!奇美部落5/9閃電撤館:無奈,卻盼是部落自主的轉機〉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新北市立金山高中原藝班學生的歌聲帶來祖靈同在的祝福。(圖:Mata Taiwan)[/caption]

 

關關難過關關過

是祖靈把這些人留下來幫忙,如果不是因為下雨,他們早就按照預定行程離開博物館了。

這種天天擔驚受怕的心情,直到大船進來博物館的那一刻,我才開始感受到這個展覽有著關關難過關關過的祝福與看顧。

話說木船到館那天,因為無法使用吊車,只能用人力搬運,然而到了休館時間現場人力嚴重不足,加上傾盆大雨,十幾個館員、實習生、志工與清潔保全等人在木船製作者玉忠的出力調度與指揮下,能夠很勉強將木船抬上入館階梯便已耗盡氣力。

眼看這幾百公斤木船要搬上 2 樓,還有 30 來階的重大考驗,這關可怎麼過才好?

 

就在此時,一群因為自行車行程受到雨勢影響的高雄童軍會成員,在帶隊老師主動提議幫忙之下,十幾個年輕人加入了搬船行列。有了他們協助,全場立刻士氣大振,無論如何都要一鼓作氣把木船搬到展示室。玉忠說,早上在部落他們可是動用年齡階級的集體力量才把這船搬離現場上了吊車,如今我在博物館看到的就像是年齡階級精神的發揮,那就是靠著大家團結凝聚的力量,才有辦法達成任務。就在木船終於在各種角度調整嘗試後順利定位,那一刻,心底湧起巨大的感動,所有的人都感動到歡呼了,也差不多都要落淚了。

當我跟達魯瑪克部落的同事世君說:「已經很難搬了,還下大雨。」他立刻說:

「是祖靈把這些人留下來幫忙,如果不是因為下雨,他們早就按照預定行程離開博物館了。」

事後回想起來真的是如此,如果不是因為這場雨,這群年輕人可能早就騎車趕路去了,雨勢不是阻撓,而是祝福的考驗;這檔展覽的諸多狀況也不是問題,而是成就未來更大的準備。如此轉念一想,就有了更多的勇氣面對更多的關卡與挑戰。

 

當大船搬運進來之後,感覺一切開始有了進度,相對地所有工作也必須加緊完成。

我處理開幕式與教育活動等事務及公文,跟美術設計師拼命對稿。少君忙著統籌展場,實習生每天都在跟石頭造景纏鬥,族人與志工也陸續進場佈展,忙著搭建臨時會所與青年會所造景、完成展品上架,最後由世君接電調燈。展場頓時像熱鬧的魔法園一樣,一天長出一點點東西,造景完成、貼圖完畢、展品定位、展場打燈,就像一個生命慢慢地有了自己真正的樣態,迷人且耐人尋味。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奇美部落特展跟其他一般原住民主題展覽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以單一部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自主發展為主軸。圖為部落耆老在展場中、奇美部落當年唯一的駁船「勝利號」回憶當年往事。(圖:Mata Taiwan)[/caption]

 

透過策展,串起連結與思考

如果我們失去了土地,我們的文化也消失了。

到了開幕式當天,除了文化部長官及友好合作單位如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國立臺灣文學館,以及地方政府代表如臺東縣政府、縣議會與市公所,這個展也吸引了許多不同部落族人。有來自蘭嶼長住臺東的族人,南田、森永的排灣族人盛裝前來,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的館長也到場,卑南族比那斯基、卡大地布族人,還有更多阿美族友人如靜埔、馬蘭、馬當、宜灣部落都到場慶賀,發自內心來支持奇美部落的重大活動,這種互挺的感覺是當天讓人最感振奮的連結。

另一個讓人振奮的連結來自部落之間的互訪。由於奇美部落族人在館布展十來天,都蘭部落青年因此希望能邀請奇美族人一起交流,討論部落議題。就在開幕結束當晚,館員、志工跟著族人一起來到都蘭,聽著兩邊族人提出他們面對財團、政府以及當代生活經濟、文化傳承的各種角力,是一場能量非常深厚與深刻的對話。

這一晚在都蘭的交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做來幸的青年,用非常簡單的話語說明了「人、土地與文化」的關係。他說:

「有了土地,才有我們的人;有人,才有文化;如果我們失去了土地,我們的文化也消失了。」

為什麼土地議題對於努力要守住原鄉的原住民這麼重要,就在於原住民絕對不能失去土地、失去彼此緊密的聯繫,否則部落就只會剩下地名,成為社區了。而「人、土地與文化」的三角互動,也正是史前館常設展的主旨與精神。

身為博物館人與愛部落的人,如何在臺灣原住民族的事務上著力,這段話給人極深遠的思考空間。

(編輯推薦:部落如何在產業與文化中取得平衡,可參考 〈我們不趁豐年祭賺觀光財,也許你們覺得我們傻,但事實並非如此!〉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從特展中,看見奇美部落如何以年齡階級組織的分工與合作維繫部落生存,再將這股緊密關係轉換成當代以部落作為企業體的經營之道,重返秀姑巒溪經營泛舟事業作為存在於土地上的宣告。(圖:奇美部落)[/caption]

 

從重返到開創

對現代的原住民青年來說,最要緊的就是:「要怎麼樣能夠賺錢,又能讓我們的文化傳下去?」

奇美部落特展跟其他一般原住民主題展覽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以單一部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自主發展為主軸。由於許多特展往往以一個大架構方式呈現單一族群,卻無法顧及各部落的細節差異與主體意識;或是將文化表現凝固在過去,缺乏對當代面向的關照,以至於觀眾無法感受族人在當代面臨文化與生計發展的榮傲與掙扎、變遷與突破。

這個展覽便希望透過博物館作為適當的平台,看到奇美部落如何以年齡階級組織的分工與合作維繫部落生存,再將這股緊密關係轉換成當代以部落作為企業體的經營之道,重返秀姑巒溪經營泛舟事業作為存在於土地上的宣告;看到奇美部落如何從往昔木船拉縴運送農作物以交換生活用品的方式,轉化為現代的文化泛舟體驗之旅,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變與不變,透過文化與生存兩大主題連結起來。

這又讓我想起奇美拜訪都蘭那一晚,來幸還講了另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他認為對現代的原住民青年來說,最要緊的就是:

「要怎麼樣能夠賺錢,又能讓我們的文化傳下去?」

這句話總結了所有族人的奮鬥與在乎,也是部落在每個時代不變的課題。

奇美部落嘗試以集資組企業合作社發展以部落為主體之觀光、發展有機農業、進行社區總體營造,就有許多篳路藍縷的故事可以分享與參考。

(編輯推薦:奇美部落如何從往昔木船泊物發展至現今的文化泛舟,請見 〈泛舟導遊不會告訴你的故事:從木船、竹筏到文化泛舟〉

 

最後非常感謝所有在這個展當中出力的族人與夥伴,也至為感謝館方上級的支持與看重。這不單單只是一個部落用博物館的方式跟博物館在一起說自己的故事,也是開展博物館與部落攜手,共同就部落在乎的文化分享與經濟產業做總體展現。

希望未來更多有興趣認識這個部落的朋友,能夠實際造訪奇美參加「文化泛舟」遊程,一來獲得對部落的深度認識,二來也促進部落的生計發展,讓秀姑巒溪旁此一古老的阿美族部落能夠永遠屹立不搖,保存臺灣多元文化最寬闊的視野。

(本文出處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發現》電子報,原標題為 〈重返與開展:奇美部落特展策展心得〉,獲該館授權轉載)
 

相關活動推薦一

為了配合 8/1 原住民族日,並適逢奇美部落社區營造 10 週年,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即日起至 2016/5/22 前特別和奇美部落合作,推出「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KIWIT」!

展場中展出奇美部落的魚獵用具、傳統祭儀、更將族人的「Rayray 奇美傳承號」及傳統樂器 kokang(木琴)移至現場呈現,並設置祭儀中「搶早餐」的場景及道具,讓到場參觀的民眾躍躍欲試,歡迎大家共同來參與及見證奇美部落集體努力的軌跡!

  • 活動日期:即日起至 2016/5/22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第一特展室(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 洽詢電話:089-381166 #777
  • 活動網址:http://www.nmp.gov.tw/news/news.php?i=1367

 

 

特展期間(2015/08/01~2016/05/22),憑史前館門票參加為本特展特別合作之行程「媽!這不只是泛舟,這是真正的秀姑巒溪泛舟!」或自行前往奇美部落參加「文化泛舟」行程,一人一券折抵遊程費用 100 元;20 人以上另有優惠!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特展中展出奇美部落的魚獵用具、傳統祭儀、更將族人的「Rayray 奇美傳承號」及傳統木琴移至現場呈現。(圖:Mata Taiwan)[/caption]

 

相關活動推薦二

什麼?農業也有 6 顆星?這到底是甚麼計畫呢?

而台灣各地積極參與有機農業的部落,又是如何凝聚部落族人意識,共同推廣最適合部落的農業?這些發展,對於部落的未來又有哪些可能的正向影響呢?

本週末臺東史前館特別邀請推廣部落有機農業有成的花蓮奇美、吉拉米代(豐南)與臺東達魯瑪克(東興)族人,探討如何以農業與農村為主體,以一級農業結合二級加工與三級產品販售,為部落農業創造附加新價值!

  

更多部落相關活動請看最新的

Mata 原民活動週報

 

關於作者

林頌恩,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文化特展」策展人之一。

[AdSense-A]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Mata Taiwan
]]>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