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今天出門該穿啥,從不只是美醜的問題!從歸屬到身分,百年來傳統服飾悄悄說的事

今天出門該穿啥,從不只是美醜的問題!從歸屬到身分,百年來傳統服飾悄悄說的事

by Aite_Awan

  早期原民服飾的對外展現:我來自哪裡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當服飾穿著在身上時,對內表示個體在群體中的定位,可能有家族層面的,可能有個人功勳的,也可能代表某些有領導功能的階級;對外呢,則展示了「我來自哪裡」這件事情。[/epq-quote]首先,原住民族早期服飾的發展形成與部落的人文、自然環境應該有關:包含像是貿易布匹及飾品的對象、地方政治勢力的體現(例如中部平埔族群青年先前討論的「八角花」,出現在許多中部族群的服飾,被推測可能與大肚王國勢力拓展有關;又如有些東部一些非卑南的部落服飾,和卑南族服乍看之下很像)、文化對圖騰及美學的詮釋與建構、對生產技術的掌握(獸皮),其中更間接隱含著部落的生產能力及資本;自然資源的部分則像是從山林中的取材(纖維、獸骨、貝類等)與染色等。 當服飾穿著在身上時,對內表示個體在群體中的定位,可能有家族層面的,可能有個人功勳的,也可能代表某些有領導功能的階級;對外呢,則展示了「我來自哪裡」這件事情。   以上是對於早期社會的推論。現在來探討現代族人對服飾的理解。   變遷中的當代認同:我穿這件衣服,因為我是原住民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回到 100 年前,你對一個排灣族人說「你是排灣族」,我無法揣測他的反應,但他應該聽不懂你的中文:「什麼是排灣族?」[/epq-quote]在昨天那樣的場合出現這樣的「聯合」現象,個人認為不僅僅是單純的聯合,同時也是現代性(如工業化、都市化)的展現。 是因著什麼樣的脈絡使得原住民離開部落,又在這樣的城市、時間點匯流呢? 又是如何被凝聚出一個「泛原住民」認同的呢?   就像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回到 100 年前,你對一個排灣族人說「你是排灣族」,我無法揣測他的反應,但他應該聽不懂你的中文:「什麼是排灣族?」 阮俊達的論文提及(註1)泛原住民族認同的凝聚是在原運之後。換句話說,數百年前,某些地區部落間持敵對關係的先祖們,並不知道後代都會被用中文稱做「原住民」;甚至某些目前被歸類成同一族卻曾經長期持敵對關係的兩至數個部落,也不一定會想跟另一或數個部落被歸類為同一族的人。 在前述諸多因素交互影響下,有許多原住民的認同樹狀圖,由大範圍至小範圍,可能從「原住民/非原住民」開始,接著可能還有「平原/山原」(選舉或政治相關討論時)、「各自族別」、「來自何部落」、「家族」、「通常在都市住哪」,用地緣性與血緣性去定位一個人與自己的關係遠近。   昨天那樣的場合,可以看見許多人對「族別」的認同,大於對「部落」的認同,其中涉及到殖民知識的生產與再建構(更遑論早期知識生產者大部分是持外來者觀點的,有不少東西仍然被沿用著),還可以發現阿美族流行文化的拓展。 總而言之,「不同部落的同一族人」匯集一地,跳同一首歌,或許也可以解釋是認同的展現、或情誼交流。   而且再者,反正這個活動本來就不是傳統祭儀,反而像同歡會,強力建議下次高雄市率先,不要再亂用「豐年祭」了,豐什麼年什麼祭? 呼應到影片中的旁白提及的:「一提到阿美族,大家立刻聯想到豐年祭以及曼妙的舞姿…… 阿美族人開朗、樂觀、積極的態度。」── 雖然看似企圖要讓外人感受到阿美族的美好,但追加的任何印象都不是妥當的,回到前面探討的現代性,當中又有諸多的苦難又有誰知呢?除了拉瓦克部落,還有三鶯、溪州、快樂山等等等等的呢!   喔對了陳菊,我說拉瓦克部落呢?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本圖為本次高雄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示意圖,然畫面中人物非本文所指涉之特定人物。(圖片/Mata Taiwan)[/caption]   附註

  1. 阮俊達(2015),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軌跡變遷(1983-2014)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羅義惇,台中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熱愛鄉土,關心原住民文化議題。巴布拉族名 Aitu Awan。
[AdSense-A]

 

愛原住民?想關注、參與更多部落大小事?歡迎:

追蹤:為我們 Facebook 粉絲專頁按讚、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將您對部落議題的想法寫下來,或分享部落活動 參與:看看我們推薦的部落好物,用行動支持部落產業

 
圖片來源/Mata Taiwan
]]>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