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北市阿美族議員李芳儒拿平埔族群正名議題大作文章,張貼了幾張圖,企圖從「歷史的選擇」、「官方的劃分」、「語言文化的同化」、「日治時代紀錄的真偽」出發,反對平埔族群取回原住民族身分。
作者
Aitu Awan
-
-
昨日(4/13)上午立法院舉辦了一場會議,主要目的是審查各版本的《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草案》,整天的議程中,絕大部分的委員都對草案表示支持。在這樣一片和諧的氣氛中,還不時會聽到一些令人莞爾的言論,宛如整個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不理解的縮影,卻透過部分立委的嘴裡說出,例如: 「請問夷將主委,您在這個 16 族 42 方言當中,會說幾種?」
-
以下是一段擷取自《基督教今日報》的文: 「從未有任何一個統治政權,變動過台灣原住民的家庭『結構』與『價值』。」 這讓我想起我認同變遷的過程。
-
昨日(9/3)自左營的「聯合豐年祭」回來後,不斷在思考這樣的問題。 在出發前,看到一位阿美族朋友的直播,影片前半段看起來應該是某個部落自己的祭歌與圍舞,中間一部分看起來有點像是奇美部落男子的服飾,後半段則是許多不同部落的美族男女老少聚集起來跳現代的歌舞。
-
在某個機緣下,我聽到幾位原住民談論語言、文化相關的事務: A:「所謂語言滅,文化滅,族群亡。」 B:「就像平埔族群。」 但平埔語言文化真的都消失了,族群真的滅亡了嗎?
-
前些日子,段宜康在立法院議程進行時上臉書發表一篇關於吉貝耍段家的文,當中提及: 「看了一些資料,吉貝耍段氏似乎是來自中國大陸,和西拉雅族通婚的後裔。不過,有一些吉貝耍段氏子弟,並不承認祖先是江西萍鄉段氏。認為現存的祖譜等文獻,都是造假附會。」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