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語言會說話》西班牙人的「母狗」是如何變成原住民的「錢」?從族語看見臺灣古貿易世界!

語言會說話》西班牙人的「母狗」是如何變成原住民的「錢」?從族語看見臺灣古貿易世界!

by Aite_Awan

又來到了語言學小天地了!自古貿易活動就是一個族群習得外來語的重要管道之一,因此繼上回分享重要的貿易商品「菸」在臺灣南島民族裡的外來語之後,接下來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貿易的媒介 ── 金錢!

首先是各族族語/方言裡「錢幣」的講法:

南勢阿美語:pida/paysu

秀姑巒阿美語:pida^

海岸阿美語:payso

馬蘭阿美語:payci/payso

恆春阿美語:payci

tangpiya

賽考利克泰雅語:pila’

萬大泰雅語:pila’

四季泰雅語:pila

宜蘭澤敖利泰雅語:pila

澤敖利泰雅語:

pila/hbangan/sayngyun

汶水泰雅語:pila’

habangan(銅錢)

邵語:tuali 都達賽德克語:pila

德個達雅賽德克語:

pila/kretan

德魯固賽德克語:pila

東排灣語:paisu

北排灣語:paysu/ginpian

中排灣語:paisu

南排灣語:valjitjuq

東魯凱:’aiso

大武魯凱:paisu

霧台魯凱:paysu

噶瑪蘭語:kelisiw 鄒語:peisu
撒奇萊雅語:

kelisiw/paysu

拉阿魯族語:vahlituku
南王卑南語:paisu

知本卑南語:paysu

初鹿卑南語:paysu

建和卑南語:paysu

卡那卡那富語:vaantuku
卓、卡群布農語:cui

丹、巒、郡群布農語:sui

賽夏語:rayhil/babina’(零錢)/mamno’(鈔票)
多納魯凱語:payso/lomadri 萬山魯凱語:paiso
茂林魯凱語:pesu/lemazi 達悟語:nizpi

如果單單只看現行「原住民族」的 16 族 42 個方言,想必還不是那麼清楚,那麼的完整,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所以再根據日本學者土田茲編錄到的中南部平埔各族語單字「銀」:

  • 道卡斯語:pila/pira/raxal
  • 巴布薩語:sui/alaⁿga sui/kanini
  • 巴布拉語:pila?/pila/pira
  • 洪雅語:
    1. sui/soe(柴裡社、北投社)
    2. manituk/malitok(諸羅山社、哆囉嘓社)
    3. taku(諸羅山社)
  • 巴宰語:pila

 

進而對比到同樣是土田茲記載中的「錢」:

  • 道卡斯語:rinrin/linlin/pira/havangan/lilin/yalilin
  • 巴布薩語:romasi/lumaji/rumaji/maji/numasi/numaji/kanini/idoom
  • 巴布拉語:palai/palae/parai
  • 洪雅語:
    1. rumaji/numaji/lumazi/lumali/numarie/lumji/numji/nngji/lokmani(諸羅山社)
    2. sui(北投社,阿立昆支族)
    3. pira(柴裡社羅亞支族)
  • 巴宰語:parai/rilak
  • 西拉雅語:vannitock、rumaji
  • 馬卡道語:paiso(拜索,出自《小琉球漫誌卷十·下淡水社寄語》)、paisu、paisub
  • 噶哈巫語:
    • pa’i、pila、balai(根據長老口傳說,這個字是跟巴宰族學的)
    • mazai(筆者的丈公,出自大馬璘庄噶哈巫族,2013)
  • 巴賽語:pila「銀錢」(,淺井惠倫的巴賽語記音)
  • 加禮宛語/噶瑪蘭語:pira「銀」
  • 大武壠語
    • malituk(東阿里關部落、甲仙部落)
    • valituk(小林部落)
    • balituk(荖濃部落)

再加上這些現在多半佚失的詞彙之後,以前台灣島的貿易圈脈絡就隱約可見了。我們可以發現到,有些字在不同族群的語言中頻繁出現。看到這個現象我們可以來做些什麼?

來,一起進行下一個動作 ── 分類!(再對應到地圖上,請自行想像一個台灣)

 

西班牙士兵口中的「母狗」疑輾轉變成原民族語的「錢」

女王伊莎貝爾二世在某些西班牙人眼中似乎不是那麼討喜,爾後菲律賓人聽到西班牙士兵咒罵女王時,就誤認為這是錢幣的稱呼。

第一組:pila-pira-pida 圈

從阿美族的北邊兩個方言群、整個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巴布拉族、道卡斯族、噶哈巫族,甚至到巴賽族,都有出現 pila-pira-pida 的音。若在地圖上標示出來,會發現幾乎囊括整個北部地區,略過賽夏族,直接到達中部平原地區,都有 pilapirapida 的詞,甚至宜蘭噶瑪蘭族、往花蓮的太魯閣族、北邊的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都是類似甚至一樣的發音;但中部洪雅族羅亞支族柴裡社也出現 pira 一詞卻是十分有趣的。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 pila-pira-pida 貿易圈勢力曾經幾乎囊括了整個中台灣以北,其中也包括了海邊族群的滷鹽跟山區族群的貿易。

所以 pila-pira-pida 這些詞的由來是什麼?

 

以前北台灣、東台灣與西班牙是有往來的,北台灣更直接被西班牙殖民。有此一說,菲律賓國語他加祿語的 pera「錢」是從西班牙語的 perra「母狗」(同時指妓女)演變來的;因為西班牙當時的女王伊莎貝爾二世在某些西班牙人眼中似乎不是那麼討喜,爾後菲律賓人聽到西班牙士兵咒罵女王時,就誤認為這是錢幣的稱呼。可能後來此字輾轉來到北台灣,進而影響到台灣中北部原住民,pera 就變成了 pila-pira-pida

另一個由來可能是他加祿語的 pilak「錢、銀」,汶萊、新加坡、印尼到馬來西亞等國都在使用的印尼─馬來語就有同義字 perak,與菲律賓他加祿語的 pilak 很接近,可能是同源語或憑藉貿易用語傳開來的語言,後來變成臺灣某些原住民族的 pila-pira-pida

附帶一提,根據 Lawrence A. Reid.(1971)的採集記錄,許多菲律賓語言的「how many?」(多少(錢))也講 pila

 

究竟臺灣南島諸語 pila-pira-pida 的源頭是什麼呢?真的是很有趣的問題。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63"] Pira 圈示意圖。最外圈紅色部分以及約於雲林縣斗六市為 pira 圈;皮膚色部分為稍後第五組會介紹到的 habangan 圈,同時也使用 pira。左上角粉紅色區塊則是僅使用 rayhil 的賽夏族分布區。左邊藍色部分的台中地區則是第六組會提到的 palai 圈,他們也使用 pira 一詞。[/caption]

 

大武壠把「錢」帶到南排,高雄魯凱和嘉義洪雅的關係卻成謎

噶瑪蘭族人在移往花蓮平原之前…… 仍然有 pira 一字,後來卻使用 kelisiw/krisiw,很可能就是跟撒奇萊雅族交流貿易之後習得之詞彙。

第二組:sui-cui 圈

原居於南投、花蓮西部山區、台東西部山區、高雄北部山區的布農族,到八卦山的原住民巴布薩族,以及分佈在台中霧峰、彰化八卦山以東東半部和南投的洪雅族阿立昆支族,以及延伸到雲林的洪雅羅亞支族都使用 sui 這個字來講「錢」或「銀」,布農族卡社群、卓社群也有同源字 cui,或許顯示以前這區塊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貿易關係。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2"] 圖中廣大的橘色地帶就是 sui 圈, 包含了綠色部分同時使用 sui 與第七組 lumaji 系列的巴布薩族與洪雅族羅亞支族、獨立使用 tuali 的邵族,以及 lumaji 圈的下三社茂林村、多納村。[/caption]

 

第三組:malitok-vannitock 圈

再往南來到了嘉義諸羅山社、哆囉嘓社(屬於洪雅族羅亞支族),繼續南下台南的西拉雅族,接著往山區延伸來到了高雄大武壠族,還有位於那瑪夏、桃源最新正名回來的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都是類似 malitok、vannitock 的發音;更神奇的是,幾乎要到達恆春半島附近的南排灣語發音,居然也是相當類似 vannitockvaljitjuq

恆春半島的族群遷徙史非常複雜,推測起來,很有可能是 19 世紀時南部平埔原住民族,以大武壠族為首、加上西拉雅族新港社群及馬卡道族等往東部的大遷徙途中,經過恆春半島地區所帶來的詞彙,因為西拉雅族和大武壠族都是使用這系列的字詞。根據《臺灣平埔族史》(潘英,1996,p. 179),這批熟番人口,確實有經過枋寮一帶。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3"] malitok-vannitock 圈示意圖,影響了臺南西拉雅族、高雄大武壠族及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族、屏東馬卡道族,直到恆春半島的南排灣族。[/caption]

 

第四組:kelisiw 圈

屬於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的圈子。有趣的是,在以前被稱作「加禮宛番」的噶瑪蘭族人,在移往花蓮平原之前的紀載中,仍然有 pira 一字,後來卻使用 kelisiw/krisiw,很可能就是跟撒奇萊雅族交流貿易之後習得之詞彙。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klisiw 使用圈示意圖,約在今日花蓮市附近。[/caption]

 

第五組:hbangan 圈

泰雅族汶水群與澤敖利群,直到苗栗貓閣社一帶的道卡斯族,都使用類似發音的詞彙。有一說是貓閣社的發音人,本身就是汶水的泰雅族人,供大家參考。

 

第六組:parai-palai 圈

巴宰族、噶哈巫族、巴布拉族都使用這個字。有趣的是,貓霧拺社(現今台中市南屯區)的巴布拉族人透過早期與另外兩族貿易的過程中,學到包含 parai-palai 在內的許多外來語的,與巴布拉族其他社不同。例如巴布拉族貓霧拺方言的 innusat「酒」是借自噶哈巫語的 inusat,但巴布拉語大肚方言、水裡方言卻是講 bula、butla

雖然這些詞語的源頭無可考,但都顯示這些地域相近且擁有一定程度社會互動的族群,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第七組:lumaji-lomadri 圈

這一圈除了涵蓋洪雅族羅亞支族及巴布薩族,甚至到了高雄茂林區的多納、茂林魯凱族!但前兩者與魯凱族的地緣關係並不近,只能推斷或許更久以前有過族群遷徙?只能等待更多資料提供解答了。

 

西班牙人的「披索」,其實原住民也在用

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同時統治本島,他們在最初數年雖然頗為圓滿,然其後卻發生糾紛,終而荷蘭人統治蕭壠以北,西班牙人統治台南以南……

第八組:paiso 圈

這個圈幾乎囊括了整個臺灣南部地區與將近一半的花東地區,使用族群包括撒奇萊雅族、海岸阿美族、馬蘭阿美族,直接到達南勢阿美,還有北、東、中部排灣族,以及包含下三社在內的魯凱族、卑南族和神奇的鄒族(編按:鄒族和其他使用 paiso 一字的族群並沒有接攮)。

為何會使用 paiso 這個字來表示「錢」?有兩個可能:

(一)受菲律賓影響:

菲律賓在 16、17 世紀被殖民之後的通用貨幣是西班牙的貨幣單位:peso 「批索」。中研院李壬癸院士 〈台灣北部平埔族種類及其互動關係〉 一文也提到:

「在台灣東北及東岸的南島民族,包括噶瑪蘭、阿美、卑南,似乎和菲律賓北部(尤其巴丹群島)過去保有密切的接觸,這可以從一些栽培植物的移借推知。」

因此 paiso 這個詞彙可能與菲律賓有關連。再想到我們前一回討論的 tamaku「菸草」,這些字都可能是臺灣早期住民與菲律賓貿易時所傳入的。

(二)直接受西班牙語影響:

根據日治時期的《平埔番調查書》:

「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同時統治本島,他們在最初數年雖然頗為圓滿,然其後卻發生糾紛,終而荷蘭人統治蕭壠以北,西班牙人統治台南以南。因此本廳轄下之土番,主要係受西班牙人之教育,信仰天主教(口碑照錄)。」(平埔番調查書,p. 81)

從「臺南以南受西班牙人統治」這樣的記錄來看,paisu/paysu 直接來自西班牙語 peso 的可能性又更高了。當然也不排除菲律賓人與西班牙人「都」先後影響了 paisu 這個字的使用。

話說我有位來自秀姑巒阿美族的朋友也說,他的部落耆老很清楚 paysu 是外來語,也可能因為這原因就不認為是自己的語言,而沒有編入 16 族 42 方言千字表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38"] 除了鄒族以外,大部分地區都有相連的 paiso 圈。[/caption]

 

語言分析變數多,仍可看出族群互動關係

是自己族群原本就有的字義?還是過往接觸不同族群時所習得的?…… 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詞彙的變化。

像以上這樣的比較有一些缺陷,例如受限於語材收集限制,我們只能拿較久以前的平埔原住民諸語與現代官方承認的原住民族群語言比較,這之間很少看到像是噶瑪蘭族從 pirakrisiw 那麼有趣的跨時期字彙使用軌跡。另外許多詞彙也還難以探究其源頭,只有 paiso 圈與 pila 圈還可以略知一二。

在盤根錯節的歷史及有限的史料當中,要能完全還原歷史並不簡單。每位受訪者的年代、背景、居住地、嫁娶對象、當時的殖民背景、跟鄰近部落的來往,甚至受訪者自身知識體系中如何學到「錢」的概念,是自己族群原本就有的字義?還是過往接觸不同族群時所習得的?抑或是將不明來源的字詞內化成母文化的一部分?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詞彙的變化。

但我們仍可以推測,同一詞彙圈內發音相近的不同族群,在某個年代應該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貿易往來關係,也可以理解某些物資可能就這樣透過貿易,從海外到達平地,或是平地、海邊的產物透過如此的貿易路徑跟山區的族群做物資交換。

於是透過不同族群語言的「錢」,一個時代性的貿易路線就這樣隱約浮現出來了!

 

就算記不起這些貿易關係,我們也知道,除了地名「三貂角」(San Diego)、各族語的「菸」(tamaku)以外,還有這篇文章所分享的 peso、paiso、paysu(錢),也都是西班牙人留給我們的外來語,不是嗎?

也歡迎大家對這篇分享做出其他討論、建議,或更多資料補充,下回再見!

 

參考資料

  • 李壬癸,《台灣北部平埔族種類及其互動關係》
  • 土田茲,1982,《A comparative vocabulary of Austronesian languages of sinicized groups ethnic in Taiwan》
  • 《臺灣方志》,105重修台灣府志/卷十六 風俗(四)/番曲/貓霧拺社男婦會飲應答歌
  • 《原住民族16族42方言別千詞表》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平埔文化專題>平埔論文資料庫>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平埔諸族(1995(1986))>《語言》
  • 《平埔蕃調查書》
  • 《臺灣平埔族史》,潘英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0"] 17 世紀西班牙所鑄的銀幣。[/caption]

 

關於作者

羅義惇,台中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熱愛鄉土,關心原住民文化議題。巴布拉族名 Aitu Awan。

[AdSense-A]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部落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