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為何我們成立了內本鹿 Pasnanavan,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追蹤師學校

為何我們成立了內本鹿 Pasnanavan,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追蹤師學校

by books

從踏入山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經把自己默默地交付給了山;我可以選擇作為荒野中單純的登山者,只專注於自身能力的培養、追求自身的想望。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 在我心目中,山是一所學校,也愈來愈清楚,山,就是我要投注力量之地。   因緣際會參與了內本鹿尋根行動,跟隨部落族人回家,是我向山學習的另一條路徑。不同於遊客般來了又去的登山型態,山,是過去布農族人生活的所在,生命裡所有的一切都在山裡發生;世世代代的先人們在山林裡生活,孕育出一套完整且豐富的文化、語言、教育,以及土地觀等的傳承與智慧。 內本鹿「回家」行動,不僅要連結那斷裂超過一甲子,山上與山下間的鄉愁與缺憾,跟著族人入山,深深地感受他們與天地自然與生俱來的親近感與融入 —— 原本他們就屬於這裡,屬於山上的家!我只是跟著他們在家裡生活,活著!   我的潛近狼導師 —— Nas Tama Biung 未認識內本鹿之前,就很喜歡「追蹤師」系列叢書,作者 Tom Brown Jr. 從小跟著一位「祖父—潛近狼」(編按1)學習阿帕契的生態智慧,學習如何天人合一與靈性生活的追尋。他這麼說:

「潛近狼說:『要在現代社會過性靈生活,是人所能選擇最困難的道路。這是痛苦、孤獨、背信的道路,但這也是要使我們的靈境化為現實的唯一途徑。生命中真正的追尋,是在身為人的界線下,生活在大地的哲學中。

我們不需要教堂、廟宇來追尋寧靜,因為我們擁有荒野自然的殿堂;我們不需要精神領袖,因為我們的心和創造者就是我們唯一的領袖。我們為數稀少,也幾乎沒有人能說我們的語言、瞭解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單獨走在這條路上,因為每個靈境、每個追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必須走在社會之中, 否則我們的靈境將會死去。無法實現其靈境的人,便是個活死人。』」

  1978 年,Tom 在美國成立了追蹤師學校(Tracker School),將學習自潛近狼的生態智慧與靈性生活,轉化、設計成一系列課程,並且發揚光大,每年都有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前往追蹤師學校,學習從追蹤到潛近、製作工具並使用工具,並以自己所製作的工具獵取生活所需的蛋白質等。 2013 年,有位台灣年輕人在美國完成追蹤師學校課程後,又到阿拉斯加荒原旅行,回國後,也立刻參與了這一年「內本鹿 11 年」的回家行動。就在回家途中,他一路分享了鑽木取火、以自然纖維揉製繩子,以及如何取製獸皮等,在追蹤師學校習得的山野生活技巧。 追蹤師的智慧與丰采讓我心生嚮往,甚至曾衝動得想飛到美國,不過終究還是被台灣的山與人 sikaka(布農語,因美好事物而卡住之意)。   雖然無緣親炙美國追蹤師,但幸運的是,能夠與 nas tama Biung 結緣,他就是我的布農潛近狼導師。   對於布農族來說「狩獵」該是男人必備的能力,nas tama Biung(編按2)是一位介於舊時代與新時代交替的獵人,不僅擁有布農傳統的狩獵能力,也擁有著新世代的思考方式,而且他始終謹守著長輩們所堅持,使用傳統陷阱、不濫殺、絕對不趕盡殺絕的態度與 samu(禁忌);長期浸淫在山林與部落裡的他,因為能以熟稔的母語跟老人家對話,得以傳承代代相傳的古老智慧,是位厚實的山林導師。更重要的是,他樂於分享,尤其幾杯米酒下肚,很可能話匣子一開就欲罷不能到深夜! 事實上,分享,也是傳統生活在高海拔山林裡的布農精神之一。過去,每當山裡傳來獵人的 macilumah(呼喊),部落的婦女們就會立刻上山迎接,並以歌聲感謝山林所賦予的豐盛獵物。一同回到部落之後,也會將所有獵物分享給部落每一戶人家 —— 從裡到外,nas tama Biung 可以說就是布農傳承的完全體現。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分享,是傳統生活在高海拔山林裡的布農精神。(Credit: 布農文教基金會)[/caption]   古道牆垣是教室,部落 Tama 是老師 第一次踏上內本鹿回家路途,將近三星期,跟著 nas tama Biung、tama Nabu、Bukun 三人在山林生活,我內心即有這般想像 —— tama 們的「山林布農學」應該要被更多人看見!這些平常可能是在平地工廠或工地打零工、喝維士比的 tama 們,其實各個深藏不露,當他們一回到山上,眼裡即散發著光芒,舉手投足間展現的自信與智慧,更是讓人刮目相看。因為,他們是屬於山的子民;山,才是他們自在的空間。 我想將在山裡所看見屬於他們的光芒與智慧分享給更多人 ——「內本鹿小學」於焉誕生。 就如台灣生態登山學校致力推動的「山是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內本鹿,整個部落就是一處沒有圍牆的豐富學園,有學習不盡的大自然教材,內本鹿回家行動的精神支柱 nas tama Biung,是理所當然的山林導師,更重要的是,這位優秀的獵人樂於分享、傳授他所知道關於山林的知識,他也期望能如追蹤師學校般,將布農族人的古老智慧轉化成一套系統化課程,不只讓年輕族人,也讓更多想親近山林的人可以前來學習,唯有真正瞭解,才能萌生對於土地的情感連結。 「內本鹿小學」,後改稱「內本鹿 Pasnanavan」,因為部落長輩告訴我們,布農語中,學習及學習之地都可稱作 pasnanavan,因此更名。當時,部落族人有時會暱稱帶領的 nas tama Biung 為「校長」,久而久之,「校長」似乎也就理所當然成為他的稱號了。   2008 年,內本鹿 Pasnanavan,一所圍繞內本鹿的山與人為課本教材的虛擬小學開課了!許多課程都是初次嘗試,希望是以完整的學期制開辦課程,並且將「回家」納入課程目標,因為回家不僅只是行動,也包含智識、技能與文化傳承的回家。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內本鹿元年」的影像紀錄。(Credit: 布農文教基金會)[/caption]   內本鹿 Pasnanavan 的目標如下: 一、發展以內本鹿為主體的布農入山課程 (一)原住民山林生活方式基礎技能 挖掘隱含於原住民生活當中的生態智慧,以及與山林共處的生活方式,以此作為研課程。目前已研發「取材生火」、「刀具使用」、「陷阱製作」、「獸徑判定」、「野外搭寮」,以及「狩獵文化與慣習」等通識課程。 (二)內本鹿文史與調查 目前為止,研究內本鹿的文史資料並不多,尚且不到 10 篇論文。事實上,從內本鹿的部落史,不僅可窺見日治時代對台灣原住民的殖民史與遷移史,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開一頁清晰的布農「生活史」。 內本鹿所在的山區披在中央山脈兩側隱藏許多舊部落,當年與日治政府間的互動,以及部落老家的生活情狀,都是內本鹿 Pasnanavan 所要探究、學習的核心內涵。少數仍健在,生長於舊部落的耆老們,依然口傳著當年部落的種種故事,更是迫切需要保存的文化記憶庫,必須刻不容緩地持續進行「尋找 Mai-asang(舊部落),耆老說故事」訪談,將當年珍貴的歷史收錄下來。 目前文史與調查所規劃的課程包括:「內本鹿歷史概論」、「內本鹿古道學」、「耆老訪談技術」,而這系列課程想要借重登山者兼做調查員,在實際深入古道與山區舊遺址過程中,從事調查工作,也讓登山行腳更具深度內涵與視野。 二、推動原住民部落建立獵人學校傳承教育 從事台灣黑熊調查工作期間,我造訪過 12 處南台灣山地部落,訪談了 58 位部落人士,除了因此相遇內本鹿,也對延平鄉桃源村這部落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在訪談、對話之間,發現這裡的村民大多擁有異常豐富的生態知識,但這套知識系統的傳承方式卻迥異於主流的教育體制設計,而那就是昔日最重要的獵人「養成」過程。 如何讓這些珍貴但可能即將失落的山林知識與生活技能繼續留傳?如何讓部落族人願意傳授所能,甚至一起來發展課程內容?內本鹿 Pasnanavan 就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結合原住民部落,要慢慢累積、建立起獵人傳承教育系統。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內本鹿小學的概念圖[/caption]   編按
  1. 潛近狼(Stalking Wolf)為來自美國原住民族阿帕契族的耆老,是美國最著名的追蹤師、野外求生教練 Tom Brown, Jr. 的導師。
  2. Nas 為布農族尊稱紀念逝去長輩的前綴詞,Tama 為布農族稱呼男性長輩的專用詞。
  延伸閱讀   關於本書

「我們連自己的家在哪裡都不知道, 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有一點點確定,很像在這個地方。 只希望跟祖先甜甜蜜蜜 Min-davus,Ma-davus, 未來的布農,未來的子孫, 我們希望重新建立起一個我們自己想要的社區⋯⋯

我們的心是布農族的,我們的心是屬於這塊土地的!」(tama Nabu,家屋前祭告,2002 年)

內本鹿,位於中央山脈卑南主山以南、鬼湖區以北,東側一帶的山區,這裡曾經是布農族分布的最南界。日治時期,族人被迫遷徙下山,離開了孕育傳統農耕與狩獵的山居生活,原本屬於布農的生活智慧與技能也漸漸疏離。 Kulumah,布農族語「回家」的意思,不只是要回到 70 年以前的 Maiasang(老家),更是要找回祖先、父執輩與大地相依的精神,重新學習作為一個 Bunun,作為一個真正的人!  ]]>

或許你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