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因為一首歌,澳洲政府將土地和被偷走的孩子還給了原住民:歌聲讓族人找到回家的記憶!

因為一首歌,澳洲政府將土地和被偷走的孩子還給了原住民:歌聲讓族人找到回家的記憶!

by MataTaiwan_author

在澳洲這片土地上,曾有一項法令,強制把白人和原住民生的混血小孩帶走。這些小孩被安置到孤兒院或是寄養家庭,他們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

如今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用歌聲一步步尋根,找回家的記憶。

 

歌唱,讓族人找到祖先走過的路

有時候歌曲唱到一半會因為大家不確定而中斷,然後大家會討論那山丘過去是什麼?是樹林還是草地?

5 萬年來,音樂,是澳洲原住民在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項資產;在沒有文字記載的背景下,歌曲便成了文化一代代傳承的媒介。澳洲原住民的歌曲,大多與對土地的情感與認知有關,而歌曲,也是了解澳洲原住民文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在澳洲部落,我曾透過翻譯人員,試著了解歌曲的意思,我還記得有一首歌曲,唱著從居住地開始,走幾步路會看到一座山丘,翻過山丘會有一處水源,水源附近有袋鼠、野馬、驢子等野生動物,有時候歌曲唱到一半會因為大家不確定而中斷,然後大家會討論那山丘過去是什麼?是樹林還是草地?直到有共識之後,大家又會一起唱起來。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 世界音樂製作人提姆.柯爾(Tim Cole)長期在澳洲內陸及太平洋島國參與音樂及影像專案。(圖片來源:BaoBao)[/caption]

 

歌唱,是族人擁有這片土地的證明

1975 年,在法庭上,用來證明自己擁有土地權的方式之一,就是「唱歌」,唱出對土地的認知,證明這是不間斷的文化傳承。

歌曲,在某些時候,可以被形容成是現代的地圖,但也因為這個因素,曾被當作是土地權狀使用。

1960 年代開始,澳洲原住民為了重新擁有被英國殖民的土地,發起了相當多法律上的土地權運動。

在 1970 年代,澳洲政府開始設立專門機構處理原住民土地權案件。歷史上第一件成功的案例發生在 1975 年,在法庭上,用來證明自己擁有土地權的方式之一,就是「唱歌」,唱出對土地的認知,證明這是不間斷的文化傳承;因此澳洲政府決定將 Wave Hill 地區部分土地所有權交還給 Gurindji 人民。澳洲白人歌手 Paul Kelly 和原住民歌手 Kev Carmody 更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From little things big things grow》來紀念此事件。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00"] 澳洲內陸一景。(圖片來源:BaoBao)[/caption]

 

歌唱,讓世人看見看見「被偷走的一代」

歌中提及了當時白人對著原住民說:「你們給不了,只有我們能教孩子們如何生活。」

在澳洲原住民歷史上影響最深的,除了土地權之外,就是「被偷走的一代」(the Stolen Generations)的政策了。

大約 1909 年開始,澳洲政府實施了一項法令,規定把白人和原住民生的混血小孩從父母親身邊帶走,安置到孤兒院或是寄養家庭撫養;這些曾被迫帶走的混血小孩,現在被稱作是「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大部份的人從此沒有再見到親人,英文是他/她們唯一使用的語言,只有極少數人靠著文獻記載重新找回親人,重新學習部落文化及語言。

這項政策在實施超過半個世紀之後,在 1970 年代,因為一首歌曲的發佈,將這項政策的真實面公諸於世,澳洲政府不僅受到輿論撻伐,更立即舉行修法 ── 而這首歌,是由歌手 Bob Randall 創作的《Brown Skin Baby》,描寫他被偷走前後的寫實記憶。

另一位澳洲相當著名的歌手 Archie Roach 在 1990 年創作的歌曲《Took the children away》,描寫了他被強迫從父母身邊帶走的記憶,以及最後找回部分親人的故事,是對於被偷走的一代意義非常大,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歌曲。

歌詞中這樣說道:

“You took the children away

The children away

Breaking their mothers heart

Tearing us all apart

Took them away……”

如此傷神的場景,歌中提及了當時白人對著原住民說:

「你們給不了,只有我們能教孩子們如何生活。」

 

最後,歌中的孩子們都回家了,回到他們的部落,落地生根。

 

歌唱,是激勵族人的靈藥

就像那晚,他們不過是在星空下,營火堆旁,即興寫了一首歌,卻成了全澳洲朗朗上口的金句……

這 3 年來,我們和 4 位屬於「被偷走的一代」的原住民歌手工作過,其中就包括上述的 Bob 和 Archie,還有 Shellie Morris 及 Russel Smith, 他/她們都是我相當尊敬的文化導師。

還記得上次到 Bob 位於烏魯汝─卡塔楚塔國家公園(Uluṟu-Kata Tjuṯa National Park)境內的部落拜訪他時,他帶著我到他的後院,烏魯汝(註1)就矗立在不遠處;他說這裡是他的歸屬,只有在這裡他才能感受到家。在參與 Archie 的澳洲巡迴演唱會時,每每聽到他用歌聲說故事,就好沈重,卻又被激勵著。

Archie 曾說:「音樂,是我的靈藥。」他更希望用正面的力量感染人,讓他的歌曲成為聽者的靈藥。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 烏魯魯-卡達族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鳥瞰。(圖片來源:BaoBao)[/caption]

 

原住民音樂發展至今,已有相當多元的面貌,每個部落都至少會有一個雷鬼搖滾樂團,沙漠、海島與沿海地區也都發展出截然不同的風格。現今相當活躍的樂團包括 East Journey、B2M、Tjintu Desert Band 及 Iwantji 等,而古調新唱及世界音樂(World Music)風格也是一種新的創作趨勢。

除了傳統樂器,包括迴力鏢、迪吉里杜管等之外,還大膽的加入了各國樂器的元素, 著名歌手包括 Lorrpu(Stewart Gaykamangu)、Shellie Morris等;來自離島 Elcho Island 的知名的盲人歌手 Geoffrey Gurrumul,則是以木吉他民謠風格受到大家喜愛。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24"] 澳洲原住民孩童學習音樂。(圖片來源:BaoBao)[/caption]

 

澳洲原住民在歷史上,曾經歷過了相當多的考驗與不平等的對待,但 Archie Roach 堅強的歌聲,帶來了愛,也撫平了傷痛;Bob Randall 的勇氣告訴了人們,一首歌是可以改變法令的;而 Paul Kelly 和 Kev Carmody 的創作,更象徵著白人和原住民之間,可以是朋友,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就像那晚,他們不過是在星空下,營火堆旁,即興寫了一首歌,卻成了全澳洲朗朗上口的金句:

“From little things big things grow.”
(從小事做起,大事自然成)

(本文同時刊載於臺北藝術官方網站《女人迷》,原作者為 BaoBao,原標題為 〈歌聲就是他們的地圖!─澳洲原住民用音樂找回家的路〉,獲臺北藝術官方網站授權轉載。)

 

附註

  1. 烏魯汝:「烏魯汝」一詞來自當地澳洲原住民族地皮詹加加拉人的族語 uluɻu,後又為了紀念當時南澳布政司亨利.艾爾斯爵士而取「艾爾斯岩」為烏魯汝之別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岩體。

 

關於作者

BaoBao,世界最棒工作入圍內陸探險家、多媒體工作者。

[AdSense-A]
[AdSense-B]


相關文章推薦

 

你也有原住民或的故事要分享嗎?
《Mata‧Taiwan》熱情徵文中!

也歡迎加入我們粉絲團
每天追蹤原住民文化、權益大小事!

 

圖片來源:Joanna Penn(CC Licensed)
]]>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