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你知道有人死了,什麼部分最麻煩嗎?是屍體喔。因為在現代社會,屍體很難處理。不過,如果屍體被吃了,那不就太方便了嗎…..?能遇上你真是太好了,我們正在苦惱今年要選誰呢。」(〈金魅〉,《唯妖論》)
據說 60 歲以上的老人家,會知道以前有祭拜「金魅」(註1)的習俗,但早在日治時期逐漸沒落,現在幾乎沒什麼人聽過「金魅」了 ——「金魅」是吃人的妖怪,奉養「金魅」的人家也會遭到報應,不過,金魅卻是源自一個慣老闆壓榨底層勞工的悲慘故事。 電視劇《戲說台灣》曾在 2011 年播出「金魅」兩集,故事中的金魅原名金綢,是女僕的角色,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低賤,是能被買賣的「查某嫺」(註2),雖然工作認真,卻總是遭受殘忍的女主人折磨、毆打,有一天竟真的被活活打死了。女主人不放心上,就準備去買新的查某嫺。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家裡沒人打理雜務時,卻依然維持整潔,讓主人感到十分惶恐不安,便盡快安排新買的查某嫺住進金綢的房間。沒想到隔天,新的查某嫺消失了,只留下一束頭髮和耳環。 金魅是讓瀟湘神最有感的妖怪,他在臺大擔任奇幻社社長時,偶然從《民俗臺灣》讀到關於金魅的傳說,發現太像推理小說的情節,忍不住想 —— 為何妖怪吃人還要這麼麻煩地留下頭髮呢?如果除了人肉以外不吃,那衣服又到哪裡去了?表面上是妖怪吃人,卻又像刻意虛構出來的騙術。 「曾經有,現在卻漸漸被人遺忘的妖怪,是很讓人難過的事情。」瀟湘神感慨說道。愛乾淨的金魅,無疑是今日旅館業最愛的廉價勞工,彷彿金魅雖已被遺忘,卻仍在現代社會隱隱作祟著。 瀟湘神是「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成員,也是《臺北城裡妖魔跋扈》與《帝國大學赤雨騷亂》的作者,這兩本奇幻小說在神妖爭鬥的推理情節設定,有著厚實的民俗傳說與考察作為支撐基礎: 故事背景圍繞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日本政府為了加強殖民統治,建造臺北結界,困住日本大妖怪言語道斷,並以其妖氣控制本島人。而言語道斷取自佛家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意思是大智慧無法透過言語講述,起初是形容言語無法描述的對象,但在日本發展出罄竹難書的意義。他將佛家語融入妖怪名,既創造矛盾的惡趣味,也反映不同族群文化之間的衝突關係。 [epq-quote align=”align-right”]正因為吸血鬼活得夠長,才能夠在當代告訴讀者,自己在 16、17 世紀是過什麼樣的日子。[/epq-quote]奇幻小說的書寫,比起其他文類,更具備一種處理多元文化與記憶的能耐,透過神、鬼或妖怪的角色的實際登場,爬梳過去的時空背景與文化脈絡。像安萊斯(Anne Rice)的吸血鬼編年史系列的小說,將不同時間點的吸血鬼特色寫出來,正因為吸血鬼活得夠長,才能夠在當代告訴讀者,自己在 16、17 世紀是過什麼樣的日子。 瀟湘神覺得臺灣最大的問題是,在過去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下,讓很多在地文化與記憶被遺忘。固然能夠藉由博物館的展覽重新認識文化,但博物館對於一般大眾很有距離感,「要怎麼樣做才有情感?需要一個(在地文化)故事把它串連起來,才能重新產生情感與意義,而這就是奇幻小說擅長做的。」他認為奇幻小說雖是虛構,但因為人們很容易依照對方的身份改變自己的想法,同樣是講述這個地方幾百年來發生過哪些事情,比如都市更新、強拆民宅,聽耆老講話的感覺,就與聽導覽員解說差很多。 讓奇幻小說裡的妖怪講故事,更能夠使原先生硬的知識或歷史再度鮮活起來。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 關於「金魅」的詳細介紹可參考:〈金蠶與金魅〉。
- 查某?:指婢女、丫鬟等專門聽命僱主做事的女性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