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觀光產業是現在許多部落的的收入來源之一,多是由社區發展協會來主導。但也因為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模式通常都是寫計畫來支撐活動的舉行和工作人員的收入,所以在計畫的執行上,不免就要回應縣政府、鄉公所等單位的期待,並同時符合遊客、民眾的期待。以致於許多部落的觀光行程設計,並不一定是每個觀光景點都是和部落的文化歷史有所相關。
阿美
-
-
「阿米斯音樂節」是臺灣第⼀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的獨立音樂節,由 Suming(舒米恩)率領都蘭部落族人辦理,節目內容從傳統祭儀、 樂舞、歌謠,到流行音樂、舞蹈、戲劇、餐飲、傳統工藝、影像、議題論壇、互動交流等,展現原住民文化在當代發展的多元面貌。
-
一般人認為,阿美族的傳統家屋由茅草製作,但是事實上,阿美族善於利用自然世界事物,即使是所謂的「茅」「草」,也分為非常多種類,形成一個民族特色。
-
原住民各族的民族性不同,總督府實施「理蕃政策」時亦是分族而治。例如在淺山地區的泰雅族及賽夏族因為居住地區重疊(註4),從日治初期就遭受慘烈的討伐;東部的阿美族與卑南族被認為是馴化較深,因此成為東部建設徵招勞役的對象;而排灣族及布農族民族性亦強悍,總督府到統治後期仍以武力討伐,實施集團移住。為了統治方便,總督府常把散居山區的部落集體移住到一區,便於掌握管理。在泰雅族及布農族地區尤其好見,而賽夏族方面尚能看到與客家族群混居情形。
-
在其他民族當中,雖然也會有屬於自己家族存放的特殊空間,但是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在阿美族的母系社會代表一家的大小事務歸女性管理,部落事務仍由男性管理,母屋間與寶庫代表的阿美族的母系社會當中,由母系家長控制家庭事務及維持家庭,並控制家裡三寶(煙、酒、鹹肉)放在寶庫內的情形,。
-
遙遠的過去沒有捷運跟商圈,原住民遷徙時都怎麼選擇該住哪呢?根據王人英(1967)所著《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調查,臺灣原住民族主要因為天然災害、土地耕作面積不足、交通不便這三個因素而遷移,而針對這三個因素,各族在選擇居住地時也有不同的權重。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