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他第一次跟著林淵源大哥上山,當時處居地對他來說仍是個模糊的名詞,進入山林,不認得山的名字,也不清楚祖居地有哪些部落。後來因為林淵源大哥的關係,斷斷續續地進入祖居第 20 年,開始了解到山對於自己的意義,不單單是一個空間場域,還有族群的歷史在裡面。
布農
-
-
遙遠的過去沒有捷運跟商圈,原住民遷徙時都怎麼選擇該住哪呢?根據王人英(1967)所著《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調查,臺灣原住民族主要因為天然災害、土地耕作面積不足、交通不便這三個因素而遷移,而針對這三個因素,各族在選擇居住地時也有不同的權重。
-
布農族分布區域廣闊,不同社群在不同區域的傳統建築各有差異;據千千岩助太郎的研究指出,在南投濁水溪上游東巒大山西北側的巒社群舊大社 Asang Daingaz 是布農族建築的基本形式,隨著布農族向東、向南移動擴張,或因各地出產使用的建築材料有所差異,造成了各地布農族建築的差異性。
-
東布青的 logo,立著三塊石頭,中間燃著火。在布農族(Bunun)傳統文化中,baning(爐灶)是家屋中的核心,也象徵著同為一家人的緊密連結。同吃一鍋飯(tastu baning)的人透過每日的共食行為,反覆確認彼此的社會關係。
-
前(2015)年布農族獵人 Talum(王光祿)因年邁母親上山打獵而遭判刑 3 年半,引起社會關注。該年底,Talum 拒絕報到入監,檢察總長顏大和援引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提起非常上訴,並暫停 Talum 入監服刑。之後今年 2 月開庭調查,又創下了非常上訴案首度由合議庭開庭聽取檢辯及專家學者陳述意見的紀錄,開庭過程也第一次透過網路直播。
-
從踏入山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經把自己默默地交付給了山;我可以選擇作為荒野中單純的登山者,只專注於自身能力的培養、追求自身的想望。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 在我心目中,山是一所學校,也愈來愈清楚,山,就是我要投注力量之地。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