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過去沒有捷運跟商圈,原住民遷徙時都怎麼選擇該住哪呢?根據王人英(1967)所著《臺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調查,臺灣原住民族主要因為天然災害、土地耕作面積不足、交通不便這三個因素而遷移,而針對這三個因素,各族在選擇居住地時也有不同的權重。
噶瑪蘭
-
-
7 年前,我參加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中級測驗,當時的分數是 73 分。7 年後,我參加高級測驗,差大約 6 分就可以通過測驗。考過認證測驗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兩個級別的程度落差很大,這不禁讓我去思考,當初是怎麼樣學習族語的?
-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在早期即居住著多元族群的原住民族,除了官方目前認定的 16 族外,仍有許多原住民族群居住在台灣,或許教科書上沒有教,但這些族群卻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然而,對自己根源有興趣的民眾,常常不知道從何找起,可能就錯失放棄了探究自己文化脈絡的機會。
-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漢本遺址經宜縣府以七大理由函請文化部文資局列為「國定遺址」後,經今日(7/1)下午文化部文資局召開「第六屆第1次遺址審議委員會」,確定列漢本遺址為國定遺址「Blehun漢本遺址」,然文化部仍無法確定漢本遺址是否能現地保存,僅表示請交通部協助提出保護遺址又不影響通車的方案。
-
200 多年來,這裡的龍舟賽從來沒有屈原,也從來沒有輸贏。 二龍村龍舟競渡,又稱二龍村扒龍船或二龍競渡,是宜蘭礁溪二龍村轄下淇武蘭、洲仔尾兩庒每年於端午節所舉行的龍舟競賽,但這個傳承已兩百多年的龍舟賽初期日期並不固定,不祭屈原,進行時不打鼓,沒有計時、沒有裁判,連龍舟造型也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也因此成為臺灣最有特色的龍舟賽,甚至在 2001 年獲中華民國觀光局列爲「國家十大民俗節慶活動」。 而現今根據二龍村的耆老們憑著代代相傳的回憶,以及宜蘭官方文件或普羅大眾的主流說法,均認為二龍競渡與噶瑪蘭族有淵源。
-
沒有名字的人/12 號,Uki Bauki(潘昱帆) 一部是述說 2015 年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得主 ── Boxing 樂團從成軍到被發掘、發片的過程:《太陽之子alaq na adau》;另一部則紀錄了台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註1)的巴拉冠(註2)裡頭,如何訓練年輕人成為保衛部落的男人,以及部落如何抵擋政府試圖強行遷移祖先墓地的故事:《天‧地‧人首部曲─Mainay,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