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斯音樂節」是臺灣第⼀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的獨立音樂節,由 Suming(舒米恩)率領都蘭部落族人辦理,節目內容從傳統祭儀、 樂舞、歌謠,到流行音樂、舞蹈、戲劇、餐飲、傳統工藝、影像、議題論壇、互動交流等,展現原住民文化在當代發展的多元面貌。
原住民
-
-
近期遇到太多人對於道卡斯族有錯誤的刻板印象,非常抱歉道卡斯族因為是弱勢族群,不常出現在鏡頭上讓大家認識,這是我們在未來需要更努力的方向,針對幾項問題暫且先做個簡單說明澄清。
-
2000 年他第一次跟著林淵源大哥上山,當時處居地對他來說仍是個模糊的名詞,進入山林,不認得山的名字,也不清楚祖居地有哪些部落。後來因為林淵源大哥的關係,斷斷續續地進入祖居第 20 年,開始了解到山對於自己的意義,不單單是一個空間場域,還有族群的歷史在裡面。
-
一個人,要找到歸屬感,是強求不來的。這參雜了一些緣分和一些努力,更需要再加上大把的時間。哪裡,會是我們值得存在的地方? 2019 年 8 月 24 日,是台中和平區達觀部落的伯拉罕原鄉長照基地的開幕式。伯拉罕(Plahan)在泰雅族語言代表「烤火、互助、興旺」之意,從我的角度來看,看見的則是一群人在這裡相聚、相知、相惜的過程。在一個理應是颱風天的夜晚,卻意外地沒風沒雨。大家笑著、鬧著,擁抱著彼此。
-
30 年前,來自魯凱族的 Moagaii(柯梅英)、卑南族的 Senayan(賴秀珍)、排灣族的 Ivi(卓秋琴),因著不同的理由加入了「原舞者」,這三個女子,在「原舞者」相識、相知、相惜,即使最後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但就像祖靈的託負一般,他們與生俱來的動人嗓音,牽引者三人逐步走上原住民族古謠及文化的保存及推廣之路。
-
霧社事件的發生,就時期來說,其實是十分地「諷刺」。 事件發生於 1930 年(昭和 5 年)10 月 27 日,前一天正好是「臺灣文化 300 年祭」活動的開幕日,活動為期 10 日,並在臺南開辦。當年正好是荷蘭統治臺灣距今 300…